馬可福音六30-七37 2006.01.23-2006.01.29
靈修經文和默想題目----馬可福音
1/23一 經文:馬可福音六 30~36
(一)V30使徒傳道醫病趕鬼回來,就作什麼?傳道醫病趕鬼過程中,有順利也有挫折,“全告訴他”對他們有什麼益處?我作完主工,是否馬上到主面前禱告?我是否把每天的成敗得失,都帶到主面前禱告,從他得著安慰、肯定、激勵、矯正,把結果完全交給主嗎?

(二)V31~32 忙碌的工作後,耶穌帶使徒暗暗到曠野歇一歇。我也適度安排休息,使自己不致陷入忙亂,經過休息,重新得力嗎?

(三)V33~34 耶穌一下船,就發現許多人等著他。休息和繼續工作,耶穌選擇那一個?為什麼他願意放棄原先安排的休息?注意他對眾人的態度。

1/24二 經文:馬可福音六 35~44
(一)傍晚時,門徒提出什麼建議?耶穌怎樣回答?耶穌的要求,是否太難了?我覺得照聖經的話作,太難了?門徒想到什麼方法?耶穌用什麼方法?你曾用盡辦法,仍不能解決難題嗎?後來,怎樣解決的?(參林前十13)

(二)耶穌使用他們所有的五餅二魚,行神蹟叫五千人吃飽。我願把自己所有的交在主耶穌手中,讓主使用,滿足別人的需要嗎?

(三)門徒把碎餅碎魚收拾,裝滿了十二籃。我珍惜或浪費神給我的恩典?

1/25三 經文:馬可福音六 45~56
(一) 耶穌行神蹟叫五千人吃飽後,叫眾人散開後,自己去那裡?在那裡作什麼?工作有好成果後,我立刻到神面前禱告,把榮耀歸給神嗎?

(二)V48“看見”“就…就往他們那裡去”,主耶穌愛門徒就去幫助他們。困難中,我相信主愛我,一步步幫助我解決困難嗎?

(二) V52為什麼說門徒“心裡還是愚頑”?五餅二魚的神蹟、海面上行走,風止住了等超自然的事,都要他們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神蹟本身不是目的,耶穌行神蹟,要人認識他是神的兒子。

1/26四 經文:馬可福音七 1~13
  V1~5猶太人在摩西五經(創∼申)的律法之外,增加了許多“口授律法”,來確保摩西律法為人遵守,即所謂“古人的遺傳”。這些不是摩西律法,而是猶太人自己對律法的解釋。

V11“各耳板”是希伯來話,指人向神起誓要奉獻的財物。猶太人若起誓將財物奉獻給神,此財物就要歸給聖殿,父母便沒有權利去要回。有人假借律法奉獻之名,逃避孝敬父母的責任。

(一)法利賽人強調遵守傳統飯前的洗手,卻不追求內心的聖潔。他們自以為遵守傳統就是聖潔,甚至用這傳統定門徒的罪,落入假冒為善。我的信仰是真誠遵行主的話,還是只有外表的儀式?

(二)孝敬父母是十誡之一,是神所看重的。我確實遵守,使父母高興快樂嗎?為已經作到的感恩,為還需要作的禱告。

1/27五 經文:馬可福音七 14~ 23
(一)門徒不明白,就立刻來找耶穌,問個明白。我聽道是否都聽明白了?聽道或讀聖經不懂的地方,儘量請教人或查資料,使之清楚明白嗎?

(二)外面的食物不能污穢人的心靈,而內心出來的惡念反能污穢人。我周圍有那些罪惡試探,容易污穢我的心靈?省察內心是否有V21~22所列的罪惡污穢。禱告,使自己能遠離一切罪惡污穢。

1/28六 經文:馬可福音七 24~30
  猶太人自認是神的選民,輕視外邦人,稱之為“狗”,意指郊外的野狗。V27耶穌所提的“狗”,指家裡養的小狗。

(一)耶穌不願意人知道,這婦人卻來找他,求他幫助。類似情形,我願意效法耶穌,甘心被打岔,幫助人嗎?

(二)婦人來求耶穌,存什麼態度?聽見耶穌的話,她如何回答?為什麼她一點也不生氣,繼續相信主耶穌會答應她的請求?我留心聽神的話,明白不誤解,得著神的恩典嗎?V27 耶穌的意思是兒女(猶太人)先從主人(主基督)得著食物(神的恩典、救恩),以後才輪到家裡的狗(外邦人)。

1/29日 經文:馬可福音七 31~37
(一)耳聾有什麼痛苦?舌結有什麼痛苦?他的痛苦如何解決?靈性的“耳聾”是聽不見或聽不明白神的話語;靈性的“舌結”是無法與信徒交通、傳福音或傳講神的話語。我有這方面的困難,來到主耶穌面前,求祂醫治嗎?

(二)V33耶穌為什麼帶這人到一邊,再醫治他?V36眾人對耶穌的囑咐,存什麼態度?我傳福音、作見證時,也儘量排除不必要的反對嗎?

更正:上週 1/19四 經文:馬可福音五 21~43
默想題目第二題:「耶穌為何只帶著…四個門徒同去?」應為「耶穌為何只帶著…三個門徒同去?」特此更正,並致歉。

若有任何疑問、難題或進一步了解,請洽本堂傳道同工,電話2777-1646
分機:程世光12,王寓文16,錢國強18,徐瑩光15,金珍麗17,邱玲玲24。
歡迎將您的靈修心得投稿週刊。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