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歡唱(上) 陳興蘭 2007.01.28
講壇 敬拜歡唱(上) 陳興蘭 2007.01.28
讀經:馬太福音二章1-12節;路加福音二章1-14節
前言:
我是一個老師,有一次我要求學生以「我最難忘的聖誕節」這個範圍寫一篇短文作業。班上一位學生分享的題目是「交換禮物」。由於家境不好,她常年一面上學,一面打工,收入微薄。有一年十二月中旬,她經過一家精品店,看見一組精美茶具正在減價出售,打折後的價格令她十分心動,她想想自己多年認真努力工作,實在應該犒賞自己一下,於是為自己買下那套茶具。沒想到當天晚上教會團契聚會宣布,下週聖誕晚會要交換禮物每人都要帶一份禮物到團契。她剛信主不久,但非常確知信主的人應該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拿出來去交換,因為神給我們都是給最好的。聖誕週她忍痛把這組可愛的茶具包裝起來,交給團契同工處理。那套茶具被編碼放在禮物推中。摸彩抽禮物的時間終於到了,她把手伸進摸彩箱拿了個號碼出來,真是令她驚喜不已,她竟抽到了自己那套精美茶具!另一位學生分享的題目是「一盞孤燈」。她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工作,第一個聖誕夜,她在下班後與同事們去吃聖誕大餐,然後參加聖誕派對,狂歡到凌晨兩點多才回家。當她躡手躡腳進入客廳時,發現媽媽坐在孤燈下,等著女兒平安回家。看到女兒回來了,媽媽才默默走回房間睡覺。雖然媽媽什麼都沒說,但她內心很自責。信主後,聖誕夜成為名符其實的聖誕夜,她邀請媽媽到教會信耶穌,敬拜耶穌。

一、聖誕敬拜的禮讚
今天讀的經文告訴我們,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大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祂的星,特來拜祂(太一2)。

這幾位長途跋涉,不遠千里追尋彌賽亞,為要敬拜彌賽亞的東方博士,他們是誰?他們是兩千多年前博學多聞的科學家,通曉天文、地理、哲學、自然科學與醫藥學;來自巴勒斯坦東邊美索波大米的兩河流域或波斯地區。這些智慧人熟悉摩西五經中有關「星」的預言,「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民廿四7);為什麼他們那麼熟悉摩西五經中所記載的內容呢?因為猶太人的祖先曾被巴比倫人俘擄到巴比倫七十年。七十年後只有少數人重返耶路撒冷,其餘絕大多數人都留在兩河流域,也有散居波斯地區的。因此這些地區的智慧人熟悉猶太人的經典,密切注意任何天空中發生的異象與神蹟。他們更是得神啟示的人,知道基督誕生了。此外,天空出現一顆特殊光體,明顯就是得啟示之後的印證,啟示加印證,他們興奮不已,毅然勇敢前去敬拜基督。而那奇妙的星星確實是個神蹟,竟然以行動指引道路正確,引導博士們來到伯利恆,找著新生王耶穌。他們向耶穌行敬拜君王的禮儀,「俯伏拜祂」(太二11)並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祂。黃金,是獻給君王的禮物;更象徵「神的榮耀」,代表這位基督神聖位格的完美無暇。乳香,是獻給祭司的禮物,是一種流露著香氣的香料代表基督完全而無罪的人生。沒藥,是一種苦澀的植物草藥;預表耶穌背負世人罪孽時所受的苦難。我們到禮拜堂來是作什麼?我們是來「敬拜耶穌」!今天,我們來敬拜耶穌,有人將自己辛苦工作所得帶來,獻上金錢支持聖工;有人獻上時間、智慧與力氣,參與教會事奉;有人向主獻上自己,專心跟隨主,忠貞信靠主;也有人獻上真誠的悔改,憂傷痛悔的心,主必不輕看。還有人獻上歌聲,獻上琴聲,更有人獻人鼓聲。今天學生團契詩班要獻的第一首詩,曲名「小鼓手」。這首曲子描述聖誕節到了,村裡的人都到禮拜堂作禮拜,並獻禮物給新生王耶穌。有一戶貧窮人家的小男孩,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奉獻,他窮到只剩一只破舊的玩具鼓。他決定帶著僅有的玩具鼓擊鼓給主耶穌聽。當他來到聖壇前凝視聖母抱著聖嬰的雕像時,他彷彿看見馬利亞對他點頭允許他這麼作。於是他認真地,敲起鼓來。鼓聲結束後,這位擊鼓的小鼓手彷彿看到聖母與聖嬰都在對著他和他的玩具鼓微笑。

二、聖誕敬拜的喜樂
博士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太二10),你曾有因聖誕敬拜大大歡喜的經歷嗎?我曾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陪先生到芝加哥讀書。冬天時,那是一個地凍天寒的城市。十二月下旬,大家都返鄉過節了,聖誕節假期全校有如一座孤城。教會聖誕節特會已在禮拜天上午舉行過了。我們一家四口在孤單寂寞中,把南京東路禮拜堂弟兄姊妹寄來的聖誕卡貼滿整面牆壁。看著窗外一望無際的積雪與暴風中狂舞的雪花。下午兩點多,忽然聽見令人害怕的劇烈敲門聲,我們遲疑了幾分鐘才敢去開門。出人意外的,我家門口放了一顆六呎高的聖誕樹,真的聖誕樹。樹下還放了兩大袋裝飾聖誕樹的聖誕燈與小吊飾,我們歡天喜地把聖誕樹搬進客廳。聖誕樹在暖氣室內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孩子們高興極了,動手佈置聖誕樹,我們夫妻則感恩不已,原來神記念我們,是神的愛溫暖了海外遊子的心。弟兄姊妹,神不會忘記你的,祂知道如何鼓勵你勇敢走天路!今天學生團契詩班要獻的第二首詩是「聖誕歡樂歌」。(待續)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