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四5-四24 2007.02.12-2007.02.18
靈修默想題目─利未記 王寓文 長老/提供
2/12 經文:利未記四章5節
一、v.5「受膏的祭司」雖是以色列族裡的最高的宗教地位,大祭司若犯罪,他自己也要將代替他生命的祭牲血帶到神面前。再怎樣高的宗教地位,我們仍不過是人,都需基督的救贖!君尊祭司的基督徒啊!脫離罪轄制了嗎?當時時靠主耶穌站穩!
二、v.5「要取些公牛的血」「帶到會幕」若不流血,罪就不赦免。基督血流出,開了又新又活的路,使真誠悔改並倚靠主寶血的人再度到神面前。信徒犯罪,要趕緊到神面前支取神的恩典。基督已為我們流血捨命,我們不要繼續犯罪了!

2/13 經文:利未記四章6-7節
一、v.6「對著聖所的幔子彈血七次」這幔子乃隔開聖所及至聖所,唯有大祭司可掀開幔子入至聖所服事。彈灑血以表明潔淨及分別成聖。「七」代表完全。大祭司必須除去因犯罪產生的污穢,才可以坦然無懼進入至聖所面見神。你願意為了神,分別自己,遠避一切纏累污穢嗎?
二、v.7「把些血抹在…香壇的四角上」代替罪人流出,又獻在神面前而有使人、使器物再度分別成聖的血要抹在壇的四角。信徒當相信神的救恩使我那曾得罪神的心思行為,因憑信心依靠基督寶血,而再度與神和好,蒙神赦免。
三、v.7「倒在會幕門口、燔祭壇的腳」要敬畏謹慎地處置這血,這血不可任意倒棄。你存敬畏的心來敬重基督流血的救贖宏恩嗎?

2/14 經文:利未記四章8-10節
一、v.8「所有的脂油,乃是…」脂油是古代人看為重要的,但神很清楚地指出哪些部位是屬神的,讓以色列人獻祭時不可推諉含糊。你會推諉含糊地面對神,只為留下來好處為自己嗎?
二、v.10「要把這些燒在燔祭的壇上」脂油、腰子、蓋臟的脂油都要燒在燔祭的壇上。神差祂寶貝的獨生愛子作為我們的贖罪祭,我們該如何回應?再說,把最好的獻於主!你有把最好的獻於主的心志嗎?

2/15 經文:利未記四章11-12節
這段經文被引用在基督身上。因為「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燒在營外」,所以基督耶穌「用自己的血教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希伯來書13:11.12)」。基督流血,好像獻在聖所神面前,教我們污穢洗去,歸屬神「成聖」,而他身子也掛在城門外的各各他十架上,好像「燒在營外」啊!
一、v.11.12「皮和所有的肉…」「就是全公牛」獻贖罪祭主要是藉祭牲血洗除因罪產生的污穢,教獻祭者可以歸屬成聖,故不將祭牲的任何肉塊獻於聖壇燒作火祭。這公牛必須血流出,命捨下,但身體被拉出聖所外處理。基督擺上了祂的一切,我們也當獻上一切為祂而活,你願意嗎?
二、v.12「搬到營外潔淨之地、倒灰之所…燒在柴上」倒灰之所指專門分別出來作處理禮儀廢物及祭牲灰燼的地方,祭牲血彈撒在聖所內,但祭牲皮肉在「營外」被燒掉。基督是為我們得拯救而負著十架、走到各各他,甘心被釘在十架上!感謝基督耶穌!

2/16 經文:利未記四章13-15節
一、v.13「以色列全會眾」「誤犯了罪,是隱而未現、會眾看不出來的」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在集體的錯誤裡頭,這樣的過失常是我們察覺不出來的。在現今社會風俗敗壞,不看重是非道德的世代裡,你曾被神指出哪些本來不以為過的行為?你對付這些過失錯誤嗎?
二、v.14「會眾一知道」「就要」神要求以色列百姓知錯就要立刻尋求改正及神赦免。你面對從神來的勸誡、提醒、指正時,是否立刻轉頭歸向神?
三、v.15「會中的長老」「按手」由民眾的長老群代表百姓在神面前認罪。作頭為首的代表民眾,也必須承擔集體的過失錯誤。若你在家庭、機構、公司、群體裡作頭為首,你是否規避錯誤的責任?你勇於承擔本該你負責的過失嗎?

2/17 經文:利未記四章16-21節
一、v.20「祭司要為他們贖罪,他們必蒙赦免」神清楚指出,祂已經為落在罪惡過犯中的人們,預備了一條贖罪的出路。罪有出路,惟神可赦免。你相信基督耶穌寶血洗淨你的罪嗎?
二、v.21「這是會眾的贖罪祭」全以色列百姓得罪了神,糊塗無知落在罪惡過錯裡,被指正而知道了,就要趕緊改正。真正的救贖已經顯明在耶穌基督的救恩上!快啊,認自己罪吧!在基督裡罪蒙赦免。

2/18 經文:利未記四章22-24節
一、v.22「官長若…誤犯了罪」神特別提醒那些被賦予治理審判權柄的人,要謹慎自己,不要在所託付職分上得罪神。你會心地高傲指正別人的過失,卻自己掩蔽過錯、逃避糾正嗎?
二、v.23「所犯的罪自己知道了,就要…」知道了,就要立刻到神面前尋求赦免;這對掌權柄居高位的人是不容易的,但卻是神的要求。當你知道了神所喜悅當行的事,你立刻去作吧!

若有任何疑問、難題或進一步了解,請洽本堂傳道同工,電話2777-1646
分機:程世光12,王寓文16,錢國強18,徐瑩光15,金珍麗17,邱玲玲24。歡迎將您的靈修心得投稿週刊。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