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歷史掌故(二) 青年團契種種 鍾榮凱 / 前詩班指揮 2009.08.09
本堂歷史掌故(二)-- 青年團契種種 鍾榮凱 / 前詩班指揮 2009.08.09

本堂最早刊物是什麼?
本堂源於許昌街青年團契,當時印行刊物「團訊」,由楊洪業弟兄主編(楊現在洛杉磯),團契搬到南京東路新堂後發行刊物稱「信息」(後來結合「靈聲」成為地方教會各堂會共編輯的「信息與靈聲」)。

青年團契有一個團徽?
不錯,設計者為陳慕川契友,蘇州美專畢業,省府公務員,後離開新堂進浸信會神學院,再任牧師,現居加拿大。團徽圓形,沿用青年會(YMCA)的圖案,加上FS代表「青年團契」FellowShip)。今日本堂則有謝敦寧弟兄設計之橘色人形立於綠色球狀格線之識別徽。

團契時代還有一首團歌?
從團契到新堂沒有正式的團歌,但有一首聖詩「宗主青年」,曲調莊嚴堅信,節奏分明,歌詞鼓勵青年決志為主作工,甚合啟發青年崇主向上的宗旨,因此不知不覺為大家所樂唱,成為非正式的團歌,所選版本歌詞為”

興起,宗主青年,不要黯淡無光,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事奉萬王之王。
興起,宗主青年,恩主國度亙久,敞開心門接受平安,從此不再悲秋。
興起,宗主青年,及早放棄游蕩,屬天力量使你剛強,打那美好勝仗。
高舉 基督十架,跟隨救主腳蹤,全心奉獻萬王之王,邁進効主盡忠。

(副歌)興起,興起,救主向你呼召,興起,興起,宗主青年,邁向凱旋大道”

昔日的蘇義雄哥哥(今日的蘇長老),尚能背誦高歌示範,此曲也曾在本堂一次週年慶中演唱。

從教會第一本詩集到今天
團契時代台灣無福音書局或教會發行國語詩集,因此陳慕川弟兄編了一本「靈程詩歌」給會眾使用,當時收集的詩歌不若今日的豐富,印刷也較簡陋,但已十分難得。目前用的「讚美」雖算完整,但與其它教會所用詩本比較,仍有再充實更新的需要。本堂詩班王露茜姊妹去美多年,在洛杉磯一教會領詩班及教學,編印了一本適合華人教會使用,五線譜中英對照的詩集,全美通行,是本教會對美一大貢獻。

最早的詩班及其指揮群
團契之始詩班尚未成形時,有一次應邀到台灣廣播電台(地址在今公園路、凱達格蘭大道角)擔任國語福音廣播節目,現場播出,講員是吳勇,連同司琴姊妹,另一弟兄和筆者構成四人詩班,落力以赴,如今想來,委實太過大膽。

最早的詩班女聲部份以台北女師學生為主力,其它班友多為大學生或上班族。指揮群有劉長庚、陳炎新、陳慕川、張琴煌(後改名欽煌,已故)、和筆者。劉是對日抗戰後期青年軍退伍,浙大畢業,來台任職招商局;二陳都任公職,日後都成浸信會牧師;欽煌是上海聖約翰大學出身,非音樂科班卻擅鋼琴,司琴兼指揮,後主持本堂台語禮拜並發展「長春堂」擔任長老,張師母陳守荊也是班友,女兒張加力現任「信息與靈聲」編輯。筆者當時是公務員,以後美國往返,曾在學商界服務,進出本堂擔任指揮,前後二十餘年。

團契時代的講壇
吳勇弟兄在他自述中談起當初「自己人」如何在學習中擔任講員或查經,因此經常邀請外面的牧師及傳道人前來主講,尤其是當年有許多從大陸撤退來台的傳道人,在沒有恢復設立會所之前,都來團契幫忙領會。最早有美國孔彼得牧師(Rev. Peter Ketune),美南浸信會明俊德教士(Miss Bertha Smith)、及其助理張佩信(後也成為牧師),美南浸信會中國區主席柯理培牧師(Dr. Charles C. Culpepper),台灣浸信會楊美齋牧師、計志文牧師、趙世光牧師,基督書院創辦人賈嘉美牧師(Dr. James Graham)等,中外名牧都來匯集,對提升本教會的靈修和開展有很大的作用。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