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崗位上活出見證 鍾榮凱 2011.07.24
獻堂感恩 在崗位上活出見證 鍾榮凱 2011.07.24

回顧本堂肢體,其中有不少人有著你未聽過的故事。先此聲明,本文不在彰顯個人,因為本堂多年來大多數弟兄姊妹在各自崗位上作出活的見證,如有機會,筆者尚可陸續報導,下面僅提說幾個例子:

何卓文姊妹
她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起義前的「革命新娘」們之一,她們一群熱血青年裝扮成新娘在嫁妝中暗藏軍火密運給革命黨。其中有名的卓氏姊妹,姊卓國華,妹卓國興(後改名卓文)均在該役建立大功,卓文後赴美留學,回國後嫁給何墨林先生(最後任中信局理事主席),均為廣東人,夫婦都在本堂聚會。

韓偉弟兄和他一家
詩班班員又是青年團契籃球隊的前鋒,許昌街時代就全家投入教會,姊靈慧司琴,妹靈美在詩班,弟倬從小亦參加教會活動。韓弟兄的父親韓時俊先生是另一教會長老,經營航業由大陸來台。韓偉早年就讀國防醫學院,後留美賓州大學得博士學位返國服務,擔任過中原理工學院院長(今中原大學)、陽明醫學院院長(今陽明大學),又出任台北信友堂長老並積極參與宇宙光機構事工,因腦瘤去世。

空軍英雄歐陽漪芬弟兄
一九五六年兩岸局面緊張,雙方爭奪海峽制空權,七月二十一日發生大規模空戰,我方以較弱的F-84對抗共軍的MIG-15,歐陽弟兄當時僅是一位中尉,奮不顧身,擊落兩架,擊傷兩架敵機,震動全球,獲頒青天白日勛章,並作了一次信心保佑的見證。歐陽弟兄後來在本堂舉行婚禮。

張靜愚伯伯和他一家
很多人曉得張靜愚伯伯是中原大學創辦人,做過經濟部次長,台灣機械公司董事長,卻很少人知道他是空軍官校第一位校長,以前的空軍高級將領見到他都稱「老師」。中華民國最早的空軍總部是「航空委員會」,蔣宋美齡夫人擔任主任委員,其秘書主任就是張伯伯。張伯伯原籍山東,夫人陳秀德廣東中山人,子女衛中(在美),培士(夫鍾榮銓),惠平(在美),光正(妻郭大同),與孫輩三代皆在本堂,各在團契、詩班、教會事奉。張伯伯晚年體弱尚執筆著有「耶穌是誰」一書,夫婦一生始終為主傳福音,引人歸主無數。

張明哲伯伯(1914-1998)
清華大學1935化工系畢,麻省理工學院碩士,曾任工研所長、高雄煉油廠長、清大校長、國科會主委,張伯伯為人謙和,尤其是愛護青年朋友,許昌街青年團契早年有張國勛契友在高雄創立國語禮拜堂,張伯伯在煉油廠工作,在該堂受洗,調台北即參加本堂事奉,後領導校園團契及林南堂青年事工,1984退休赴美繼續研究,參與許多宣教工作,1998年病逝於加州。

李國鼎伯伯
有「台灣科技之父」、「經濟奇蹟創造者」之稱的李伯伯是一位忠心的基督徒,在本堂有長期的見證,例如參加查經班,不斷加油,每次聽道時在台下勤寫筆記,有一次台上是阮大年弟兄證道,他坐在前排一直摘記,阮弟兄曾是李伯伯主持的政院科技小組的執行秘書,而老長官在台下認真聽講,想阮弟兄當時必定格外留神,而李伯伯虛心的態度使我們十分感動,李伯母宋競雄姊妹是金陵女大畢業,李伯伯1930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曾於金女大任教,1934年赴英留學劍橋大學,1937年,因對日抗戰發生輟學返國,同年與宋女士結婚,1948年到台,歷任台船公司總經理,美援會秘書長、經濟、財政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經國先生曾要他出任行政院長被婉謝,後在擔任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期間,筆者有幸陪他去美訪問電腦大廠NCR公司,並與留美的華人科學家見面,鼓勵他們回國服務,廠方升起我國旗以表歡迎,當時已是斷交期間,能有此舉至為難得。又有一週日特別安排和李伯伯去當地第一浸信會參加主日崇拜,公忙之餘不忘敬拜。
李伯母比李伯伯先離世,後來倆人合葬,追思禮拜及儀式均由本堂蘇義雄長老主持。

徐亨伯伯(1911-2009)
徐亨伯伯,享壽九十八歲,最後一年中來本堂聚會時,都坐著輪椅,他年青的時候已是體育健將,球類、游泳無一不精,是國家代表隊員,出席亞、世運。徐伯母也是傑出運動員,和他一同出入教會,比徐伯伯先離世。

徐伯伯最有名的故事是1941年,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攻掠東亞各地,十二月七日起呼應對珍珠港的突襲,由廣東攻打香港,一週後把香港佔領,港英軍撤退時以數艘魚雷艇突圍,上載有我國駐港最高指揮官陳策將軍,我年青海軍軍官徐亨隨行,日艦在後猛追,把那魚雷艇擊沉,陳將軍落海賴徐亨扶持游泳成千公尺到達我軍防地獲救,事後得到英廷贈勳,徐亨並晉陞少校,日後徐伯伯一直做到海軍少將、立法委員、中華奧運會主席,紅十字總會長,又經營富都大飯店。他為國奔走,維持了我國在奧會的存在,都用自己的錢去辦事。徐伯伯在他個人見證中曾述說每次在大風大浪的場合中,都是靠著信仰,得以完成目標。我們曾多次到富都飯店享受他主日崇拜後的廣東點心款待,並聽他講故事。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