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二年復活節洗禮受洗見證之(二) 2012.04.29
二0一二年復活節洗禮受洗見證之(二) 2012.04.29

陳柏亨
南部長大的孩子,較常接觸的多是民間信仰,從小陪伴長輩穿梭在各大廟宇間,總在香煙裊裊的鐘聲裡,祈求各項生活大小事的平靜與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年長些,開始認識科學的學習過程裡,即便好一段時間喜好唐卡藝術與藏傳佛教,也曾兀自「相信」自己是個入世的佛教徒,卻總猶疑徘徊在「形上虛無」的信仰與「真實世界」的矛盾間,最終科學養成過程的理性思維成為自我判斷事物的依歸,強調邏輯思考是評斷的主要依據,卻也在人生選擇道路上多次陷入不同的危機,即便大學畢業於講究全人教育的基督學校,卻無法讓我有機會認識這位全能的神。

就讀研究所的時光讓我學習到更多哲學觀與科學的想法,從演繹歸納的邏輯實證主義,到Karl Popper的批判理性主義,信仰中心逐漸移轉到所謂的「無神論」,科學人的驕傲迷思總相信「人」才是自我心靈的主角,是世界萬物的支配者,情感僅只是生活中的附屬品,「過度」情緒或感性只會為自己生活帶來困擾。越是堅硬的心,越讓自己陷入泥淖,當遇到挫折時也越沮喪與沉淪,好些日子讓自己無法面對生活與學業的壓力,直到遇到我的恩師,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與老師學習的過程,上帝開始動工,讓我從老師的身上開始學習真實面對自己,開始認錯悔改,多次的衝突與堅持己見並未讓老師放棄我,即便到了最後老師仍倚靠著上帝給予她教導的使命,讓我完成階段性的任務。隨著畢業從軍與恩師退休赴美,上帝並未結束祂在我身上的功課,上帝開始讓我反思自我存在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並努力開始追尋「真理」。

這是與南京堂美麗相遇的開始,也是上帝動工最後的階段,我隨著Poca來到南京堂開始學習敬拜,跟著小家團契學習主的話語,隨著一堂又一堂的主日學課程,開始領受神的話語,其間當然存在許多次的脫逃、內心的懷疑與衝突,感謝南京堂寓文長老不斷的鼓勵與支持,感謝珍麗姐一路輔導與砥礪,感謝空中英語教室的好朋友STEVE從另一個語言世界帶領我認識神,感謝南京堂的弟兄姊妹給予的溫暖,特別是佩娟姊妹與守鈞弟兄總在我最需要時給予我最大的擁抱,感謝學校碧玲同事總是關心我,照顧我的屬靈生活,感謝劉媽與阿姨給我的支持與認同。

感謝主,在我三十三歲的生日前,能讓迷途的羔羊重回主的懷抱,感謝主,讓我的生命重新有了新的意義,感謝主,讓我開始懂得如何認錯悔改,開始懂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主的造就與恩典才有了今日的我。

『柏亨:收到你的信,我真是高興你成了基督徒,你寫的話讓我感受到上帝真的改變了你。是天父愛你,我只是那凶狠的老師。我真很開心,往後有天父帶領你,時時的管教你,我自己的感受那真是很平安。from 李老師』昨夜收到恩師來信,裡頭的話讓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與力量,我相信那是主帶給我的,也向慈愛的天父您祈求在我受洗後的日子能求主看顧與保守未來的屬靈生活,讓我在您的話語裡得到為人處世的原則,在您的話語裡遵循公義,並時時反省。最後,感謝我最愛的Poca,願在神給予我們的愛裡能讓我們成為神所祝福的伴侶。

王邑齊
從小在教會長大,也時常參加教會活動等等。高二時參加成功高中團契,也在教會高中團契服事。高二過得非常順利、快樂,感覺與神同行。並且在升高三的暑假的全中門(全國中學門徒營)中決志。不過那時候沒有一顆飢渴慕義的心。

高三要準備考試了。只是上高三後就突然覺得上帝好像沒聽我的禱告,感覺被遺棄,所以我就越來越少禱告,越來越不想去教會。

到了大學,大一的時候希望可以靠自己做很多事,而且由於高三始終沒有在信仰上認真。所以大一也就更不想去教會、去團契。只想去追求更多自己想要的,以為會滿足自己的東西。但是生活卻一天比一天糟糕,上課常常翹課,考試考不好,練籃球也沒有太大進步,反而佔據我大部份體力跟心力。並且因為沒有成就時常憂慮,大到每天晚上都很難睡著,夜裡都會爬起來幾次,只要有一點聲音就會起床。睡不著的時候都會禱告要上帝幫我,但是沒有,就以為自己不是好基督徒,沒有活出神的榮耀,所以上帝沒有幫助我。就想要靠自己活出來,但越是想,越覺得自己不可能,不可能得到上帝的幫助。所以一天比一天累,時常覺得胸口很沉重很悶,時常想要把胸口撕開讓那種不舒服的感覺離開。

有一個禮拜天在跟媽媽爭吵,不想去教會,因為媽媽實在沒有那麼火大過,所以最後妥協去了。去了以後碰到楊伸崇楊哥,就上去找他聊天,他問我大學過得如何,我就說還過得去。他又問我有沒有去團契,我說沒有。他就突然要為我禱告,並且告訴我如果不想去團契,就在團契接個甚麼服事都好,讓自己不得不來。當下也沒有覺得如何,只是覺得他竟然看出來我憂慮。

楊哥說的就一直記在心裡,有很小的聲音一直提醒。之後還是過著很累的生活過完大一。暑假時候就參加太麻里服務隊,開學以後就退出系籃球隊,然後在團契接服事,但也只是希望強迫自己出現。

後來團契很多人都要去校園團契舉辦的寒假大專靈修班,本來很不想去的,但是還是勉強填了報名表。還沒去之前好幾個月就開始為大靈班禱告,希望只要學好查經法就好,我回來再自己慢慢讀經,靠自己認識神。

但是在大靈班,我的同小組很融洽並且大家都很熱心查考聖經,聖靈好像也讓我身體不軟弱,讓我整個營會都專心聽講、查經,並且感受上帝其實都有聽我的禱告,在大靈班就一一的得到回答。

一天晚上在唱「十架的榮耀」,唱的時候莫名的感動,覺得自己怎麼配得耶穌的死,當下連頭都不敢抬起來看投影幕上的字幕。唱完的下一首是「我的心你要稱頌耶和華」,裡面說:「天離地有何等的高,祂的愛也何等的深,東離西有多麼的遠,祂使我的過犯也離我多遠」,我就突然覺得從高三就一直在的疑惑、憂慮,並且在胸口很沉重很悶的感覺,突然就沒有了。我就突然發現,我是如何的不配上帝的憐愛,但祂早在我還在罪惡過犯的時候就為我預備許多恩典,也早就聽了我的禱告。當天晚上就異常的平安、喜樂的上床睡覺。並且在喜樂中一下就睡著了。從高三就沒有這樣睡覺過了,並且中間都沒有醒過來,睡起來精神很好,不會想要再躺下去睡。這也是從高三後就沒有過的。

隔天,也就剛好讀到以弗所書,裡面提到「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我就不會覺得因為之前沒有活出基督徒的樣式是一種負擔,並且知道的就是本乎恩,不因著任何行為可以得救,當下就決定回台北後要受洗了。

廖艷紅
十年前與先生共事而相識,繼遠嫁來台,但並未定居台北。直至兒子臨上國小前,我才回台生活。

我公公已逝,我先生有五個姊妹,他是家中獨子。我的婆婆是很傳統又很宅的老人,現與她同處一屋簷下的我便成了她每日主要與人談論的對象,天天幾乎都有大小姑回來。那時的我很重視她們的言語,因我希望能融入這個家庭。可是從小生活單純、順利的我並不知道怎樣去迎合他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習慣、觀念,常常衝擊著我們,被貼標籤的我得不到信任。這是一個非常6+1的生活環境。

婆婆患糖尿病,生活飲食起居需我照料。先生長期在大陸工作,兩個月回台一周,我隻身一人要照顧二小一老,不論病痛,一切只能靠我自己,孤獨無助的我常常獨自流著心酸眼淚。在強大壓力下,我的身體開始出現一些莫名狀況,甚至有時無能力去照顧我兩個幼小孩子。

人只有經歷苦難時才想尋求救主。在我內心渴望被引領時,好姐妺沈燕便邀約我來到教會。因我父母是基督徒,故我並未推辭,但因這樣的動作,婆婆非常擔心家中神桌會無人管理,故全家人不支持,尤其是不允許我兒子去,後來只有將女兒一人託由沈燕帶去做禮拜。每次看到女兒開心回來與我談論兒童主日學時,我很欣慰,沐浴在主恩下的她至少是快樂的,這正是我現欠缺的,只有神才能改變我的生活,不管阻力多大,我毅然決定要走入教會。

來到神的殿,神用祂的話語安慰我,教導我。特別是詩歌,句句都是神的愛,唱著詩歌,我常哽咽不能自己。我如同迷失的羔羊找到了牧人,有了依靠。但傳統家庭的束縛,又讓我猶豫不安,我向沈長老訴明我的顧慮時,沈長老說:「沒關係,看神怎樣引導你。」很多次,當我開始軟弱時,教會的姐妹都會主動打電話關心我。美玲阿姨,玉美姐利用休息時間開課,教我們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受益良多。我開始陪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我常有聖靈的教導;面對親子關係無助時,我常有聖靈的感動。記得有一次晚上,孩子們不聽管教,心力憔悴的我狠狠的懲罰了他們後,隨手拿起床邊的聖經便翻開了箴言二十二章十五節:「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至二十三章十五節:「我兒,你心若存智慧,我的心也甚歡喜,你的嘴若說正直話,我的心腸也必快樂。」我知道是神在對我講話了。我流著感動的眼淚將神的話讀給孩子們聽時,女兒哭著抱住我說:「媽媽,我錯了,你不要哭,你不要哭。」不管我將起將卧,神都眷顧我。

為了我靈命的成長,我開始上信仰講座班,信徒造就班,也認識了很多阿姨,她們常常為我禱告,劉均傳道也鼓勵我參加團契小組。弟兄姐妹就像我的親人,處處關心我、幫助我、鼓勵我。在主裡我有滿滿的愛,生活中,我也常常經歷神豐盛的恩典。

為了能歸入主名,我開始計劃要讀完整本聖經。每晚來到主前,訴說我的感恩,省察我的行為,祈求我的所需,再讀神的話語。神話語的教導,讓我看待與姑婆關係時,要有忍耐與謙讓。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時,不計惡,求父神赦免世人的罪,那種胸懷儆醒我要有一顆寬容忍讓的心。遇到生活的瓶頸時,我仰望神,將憂慮卸給神。先生看到我在主裡脫胎換骨,在主裡有平安喜樂,由原來的反對變為支持,大小姑們也接受了我的信仰,大家對我多了一份尊重,婆婆也放下了傳統祭拜的觀念,不再要求我拿香。神的作為是何等奇妙。

生活中難免有軟弱,我靠著神得剛強;生活中難免有試探,我靠著神得信心。救主寶血已洗淨我的罪孽,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我倚靠父神有喜樂,有盼望。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