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三十六27-三十八16 2013.08.05-2013.08.11
靈修默想題目─耶利米書

8/5一 耶利米書 三十六章27~32
一、約雅敬王為什麼燒書卷?他和臣僕將來如何?我拒絕責備,以致受罰嗎?
A:因為書卷上說巴比倫王必來毀滅猶大,滅絕人民和牲畜。v30約雅敬王的後裔必沒有人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他的屍首必被拋棄,白日受炎熱,黑夜受寒霜。耶和華必使所說的一切災禍臨到他們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二、約雅敬王燒了書卷,耶利米怎樣因應?遇挫折,我等候並按神的話而行嗎?
A:耶利米沒有灰心、沮喪、懼怕,安靜等候耶和華對他說話。他得著耶和華的話後,再取一書卷交給巴錄;巴錄就按耶利米所說的寫下來。

8/6二 耶利米書 三十七章1~10
一、西底家怎樣成為君王?他和臣僕怎樣對待耶利米?我謙卑接受主的話嗎?
A:巴比倫王立西底家代替哥尼亞,作猶大地的王。西底家和臣僕、百姓卻不聽從耶和華藉耶利米所傳的信息。

二、當時國際形勢如何?西底家怎樣因應?遇重大事情,我請教牧者,並禱告嗎?
A:法老的軍隊從埃及出來,圍困耶路撒冷的巴比倫軍隊聽見,就拔營離開耶路撒冷;西底家差人去見耶利米,請他為之禱告並求問耶和華。

三、耶利米怎樣答覆西底家王?我按聖經原則和神的心意回答問題嗎?
A:耶利米忠心按照神的吩咐回答,法老軍隊必回埃及,迦勒底人必再來攻城,並且攻取,用火焚燒;猶大不要自欺說迦勒底人必離開。他們必不離開,即使猶大殺敗他們,他們受傷的人也必起來,焚燒耶路撒冷。

8/7三 耶利米書 三十七章11~15
一、耶城解圍,耶利米怎樣行?怎樣被冤枉?我願為主忍受冤枉嗎?
A:耶利米出城,要往便雅憫地,得自己的地業;在便雅憫門守門官卻誣陷他投降迦勒底人,耶利米否認,守門官卻不聽,把他押到眾首領那裡。

二、眾首領怎樣對待耶利米?我願為主受苦嗎?我求主賜受苦的心志嗎?
A:眾首領未經審判,就惱怒耶利米,打了他,將他關在文士約拿單的房屋中。

8/8四 耶利米書 三十七章16~21
一、耶利米被囚,西底家為什麼找他?冤枉困苦中,我與主仍有美好的相交嗎?
A:耶利米被囚多日,西底家打發人,提耶利米出監到自己宮中,私下問他:從耶和華有什麼話臨到沒有?耶利米回答:有,你必交在巴比倫王手中。

二、v18耶利米怎樣為自己申辯?我充分預備,把握機會,合宜申訴嗎?
A:他並沒有得罪君王、臣僕和百姓,為何被囚在監裡?若因預言被囚,那些預言巴比倫王不來攻擊的先知在哪裡呢?耶利米所說的預言是真實的;他請求王,使他離開文士約拿單的房屋,免得死在那裡。

三、v21西底家王怎樣作決定?結果如何?我按神的心意作決定嗎?
A:西底家王接受耶利米的申訴,下令把耶利米交在護衛兵的院中,每天從餅舖街取一個餅給他,直到城中的餅用盡了。

8/9五 耶利米書 三十八章1~6
一、耶利米傳講什麼信息?我按神的心意說話,言語誠實嗎?
A:耶利米按神心意傳講信息:住在城裡的必遭刀劍、饑荒、瘟疫而死,出去投降的必得存活;巴比倫王軍隊必攻取耶路撒冷。

二、首領怎樣要求?西底家王作什麼決定?我懼怕人,不敢堅持真理嗎?
A:首領要求治死耶利米,因他所傳的信息使兵丁和百姓的手發軟。西底家王明知耶利米所傳信息是真實可信的,卻怕與首領對立,就任憑首領行惡。

三、耶利米忠心傳講神的話,結果如何?我求主賜受苦的心志,能為主受苦嗎?
A:他被抓住下在瑪基雅的牢獄中,人們用繩子將他繫下去,他就陷在淤泥中。

8/10六 耶利米書 三十八章7~13
一、以伯米勒怎樣請求?我求主賜我智慧、勇氣,突破困境,幫助有需要的人嗎?
A:以伯米勒聽見耶利米被囚,就從王宮出來,見西底家王;指責首領行惡,並求王救耶利米出牢獄,因耶利米在牢中必定饑餓而死,城中再沒有糧食。

二、以伯米勒怎樣救耶利米出牢獄?我求主賜我智慧、能力、毅力,幫助人嗎?
A:他按王的吩咐帶領三十人,進入王宮的庫房,取了些碎布和破爛衣服;再到牢獄,用繩子縋下去給耶利米,要耶利米把碎布和破爛衣服放在繩子上,墊在腋窩下,減少腋窩與繩子的摩擦,並增加支撐力;把耶利米拉上來。

8/11日 耶利米書 三十八章14~16
一、西底家怎樣約見耶利米?提出什麼要求?我深知人人需要福音、神的話嗎?
A:西底家王打發人帶耶利米,進耶和華殿的第三門裡;要求耶利米絲毫不可隱瞞他所問的事。危急中,西底家仍需要耶和華的話,雖然他不肯聽從。

二、耶利米有什麼疑慮?西底家怎樣保證?我求主賜智慧,得著應得的保護嗎?
A:耶利米認為他說實話,必定被殺;他若勸戒,必不接受,不被聽從。他被西底家王詢問多次,已經猜到問題及西底家王的反應。西底家私下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必不殺耶利米,也不將他交在尋索他命的人手中。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