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四1-五12 2013.12.02-2013.12.08
靈修默想題目─馬太福音

12/2一 馬太福音 四章1~11  耶穌受試探
一、v1魔鬼怎樣試探?耶穌為何拒絕?我順從神,相信神必供應生活的需要嗎?
A:耶穌禁食40晝夜,極其飢餓時,魔鬼要祂把石頭變成食物。耶穌拒絕用神蹟解決飢餓;因為申八3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面對生活基本的需要,耶穌倚靠順從神的話,相信神必供應。

二、v6魔鬼怎樣試探?耶穌怎樣拒絕?我接受神的環境、帶領或有不滿、懷疑?
A:魔鬼要耶穌從聖殿頂跳下去,毫髮無傷,顯明祂是神的兒子,得著眾人的敬拜尊崇;並用詩篇九十一11作保證。耶穌用申六16,拒絕試探神。試探神,就是故意不信神和神的話,不滿神的帶領,反強求神滿足自己的慾望。

三、v8魔鬼怎樣試探?耶穌怎樣拒絕?我單單事奉神,或貪愛榮華富貴?
A:魔鬼將世上的萬國和萬國的榮華指給耶穌看,只要耶穌拜他,這一切都賜給耶穌。耶穌要撒但退去,因為聖經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耶穌堅持只敬拜父神,單單事奉父神,拒絕世界榮華富貴的誘惑。

12/3二 馬太福音 四章12~17
一、v 12約翰下監,耶穌有什麼行動?受打擊時,我退下來,安靜、重整思緒嗎?
A:耶穌退到加利利去。施洗約翰是耶穌的開路先鋒,指責罪惡,叫人悔改,預備眾人相信耶穌。約翰下監,是神國事工的考驗和打擊。

二、耶穌住在迦百農,怎樣應驗先知的話?我靠主,生活有美好的見證嗎?
A:迦百農靠加利利海的西北岸,屬拿弗他利支派。當地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耶穌美好的見證,好像看見了大光,聽見耶穌所傳天國的福音,好像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註:加利利曾遭異族侵入,是猶太人和外邦人共同居住的地區。

12/4三 馬太福音 四章18~25
一、彼得和安得烈為什麼跟從耶穌?我傳福音,人生有永恆的價值嗎?
A:耶穌應許他們得人如得魚;他們明白人的價值遠超過魚,得魚不過是為今生生活的需要,得人卻有永恆的價值,因為人的靈魂是永恆的。

二、彼得、安得烈怎樣跟從耶穌?我願付代價,跟從主耶穌嗎?
A:他們立刻捨了網,跟從耶穌。

三、耶穌往前走,再招呼誰跟從?我願一生跟從主耶穌,被神使用嗎?
A:耶穌再招呼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耶穌。耶穌不斷呼召門徒跟從,栽培他們,成為神國的人才。

12/5四 馬太福音 五章1~4
一、v3為什麼虛心的人有福?我知道自己心靈貧窮,緊緊倚靠神嗎?
A:虛心是心靈貧窮,知道自己心靈貧窮,必須緊緊倚靠神,從神得著智慧、能力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他們必定經歷倚靠神的美好、喜樂。

二、v4為什麼哀慟的人有福?我拒絕罪惡,生活聖潔,希望主耶穌再來嗎?
A:哀慟指為罪惡深切悲痛。為自己的罪哀慟,能離罪惡,過聖潔的生活;為世界的罪惡、不公不義哀慟,就盼望主耶穌再來。主耶穌再來時,一切罪惡、不義都結束,神公義的國度來到,哀慟的人得到安慰。

12/6五 馬太福音 五章5~6
一、v5為什麼溫柔的人有福?我接受神給我的環境和考驗嗎?
A:溫柔指對神柔順,對人謙和;接受神給的任何環境、考驗,不與人相爭。溫柔的人必承受天上的地土,在神的國與主同掌權。
註:賽五十七13「但那投靠我的必得地土,必承受我的聖山為業。」中的「地土」,就是「聖山」,意思是神永恆的國。

二、v6為什麼飢渴慕義的人有福?我渴望明白真理,行義,有義的品格嗎?
A:飢渴慕義的人渴望明白真理,活出義的行為、品格,盼望神義的國度來到。他們必因明白真理得到飽足,因行義有滿足,更因神義的國度實現喜樂。

12/7六 馬太福音 五章7~8
一、v7為什麼憐恤人的人有福?我同情有需要的人,幫助他們嗎?
A:憐恤是憐憫、同情。憐恤人的人不斷同情、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們有福了,因為在艱難、困苦時,他們必蒙神的憐恤,得著神的同情和幫助。

二、v8為什麼清心的人有福?我內心清潔,不容世俗雜念嗎?
A:清心是內心專一、清潔,不容任何罪惡、雜念。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的內心專一、清潔,常常與神相親;主再來時,必得見主的面。

12/8日 馬太福音 五章9~12
一、v9為什麼使人和睦的人有福?我與人和睦,並使人和睦嗎?
A:使人和睦的人,不但使人與人有和睦,也使人與神和睦。他們有福了,因為他們所作的與神兒子的身分相稱,必稱為神的兒子。

二、v10為什麼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我經常行義嗎?願學習為義受逼迫嗎?
A:神是義的,行義的義人是神所喜悅的,參詩卅七23。為義受逼迫,比行義更進一步,可以得到天上的賞賜,天國是他們的。

註:彼前四12~13「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