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聖誕節洗禮受洗見證 之三 2016.01.03
2015年聖誕節洗禮受洗見證 之三 2016.01.03

邵振洋
在信主前我的人生目標就跟普世一般人一樣,以名以利為主,選的工作要薪水高的;選的公司要有知名度的;但當自己費盡苦心進去那環境後,卻發現跟自己所要的不一樣,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從那時開始心裡便在想:自己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呢?我便開始去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因緣際會遇到了林石蕾姊妹,由她介紹我開始接觸教會,也開始接觸主。
在接觸主的過程中,也慢慢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人活在世上並不是一昧的追求名和利,在這世界上有著千古不變的真理等著我們去認識、去追求;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我們要去認識祂,去追尋祂的腳步。如果一直處在勢利沒有信仰的環境,這種生活我是無法忍受的。有了神,我才覺得人生完整。雖然目前的工作薪水沒有之前多,也不是大公司,但在那樣的環境反而有更多機會可以接近神 ,對我來說真的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不得不讚嘆神的安排,讓我的人生更加完整。

黃博琇
我的原生家庭不是個基督教家庭,我是家中第一個接受這個信仰的人。我本來也是個對福音沒想法的人,就像路上被傳福音的人一樣,一聽到有路人攔下我問:「妳有聽過耶穌嗎?」時,就心想,又是來傳教的了。我想我會認識神,其實跟我的人生經歷是有很大的關聯的。我的父親是個對課業要求頗高的人,從小總是告訴我們要用功讀書,以致於我國中和高中都一直活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我因為高中考不上父親所要求的理想學校,所以高一那年一直很不快樂。我深深覺得,若是我一直達不到父親的要求,我就會無法獨立自主、追求自由,受到父親的約束。高中考大學,我還是沒有考上父親所要求的大學,我覺得很辛苦,為什麼總是困在考試這一關,我好希望這一切能結束。後來我考了二次轉學考,念了三間大學,算是達成了父親的要求,但這一切並不使我快樂,因此我開始問,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後來朋友跟我傳福音,帶我去教會,我也漸漸穩定聚會,後來也參與服事、成為同工。雖然從三年前開始穩定在教會聚會後,我就維持固定的團契、教會生活,但我其實也知道,自己裡面還是有許多問題沒被解決,因為認識神和自己是一段緩慢但卻必須練習的過程。我也知道,自己心裡的那些問題,在受洗前就一直存在,只是我一直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它的確是可以暫緩表面的問題,但卻治標不治本。希望受洗後,我能夠更敞開自己的心,學習更多的認識上帝和自己,並且真的是把自己交託仰望在神的手中。

葉詩雅
我是第五代基督徒,從小就在南京堂長大,每個禮拜去教會對我來說是很正常的事,很多長輩聽到我終於要受洗了,都非常的開心,而我在教會外的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朋友們,都很驚訝我怎麼現在才受洗,因為他們都以為我是很虔誠的基督徒,我聽到都會OS:「你們敢聽,我還不敢說咧!」。其實這些年來我真的經歷了很多天父給的神蹟,只是我常常忘記祂的恩惠,每當遇到困難我總會自己一個人慌張得要死,不知道該怎麼做,可是天父幫我擺平後,我就會忘記祂的存在,那時對我來說,上帝就是我有需要的時候再去找就好了,然而在高三有了改變。
高三壓力大是大家不可否認的事實,怕學測考差、怕上不了自己想上的大學,更慘的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我那時非常著急,因為距離學測只剩不到100天,每天放學跑新安中心找教會輔導大哭,他們都叫我禱告,就這樣學測過了,但真正奇妙的事都發生選填志願。我剛開始用繁星計畫申請世新大學,但並沒有選上,那時要再準備個人申請的備審資料真的有一定的難度,如果第一階段沒過就只好直接放棄,如果過了就代表我一定得把它趕出來,很不幸的,我通過了,而我的備審資料做得真的很爛,練習面試也很不順暢,可是天父真的很奇妙,在我要去世新面試的前一個禮拜,姊姊買了本日語文法辭典,她說寫推薦序的劉立薰教授是南京堂的一個阿姨,當下媽媽就立刻傳訊息問沈長老認不認識?而劉教授又是做哪一堂的禮拜?感謝神,由於都是第三堂,所以我們相約結束後短暫聊一聊,但更奇妙的是,南京堂人數那麼多,想都沒想過劉教授竟然就坐在我的「正前方!」天父真的是太可愛了,讓我連找都不用找。因著天父的恩典讓我考上了世新大學的日文系,讓我能夠留在台北,而日文又是我喜歡的。天父用這件事顯明祂的大能,真正讓我覺悟則是在九月時,陳輝明伯伯的追思禮拜。
在追思禮拜中,聽著陳伯伯的親友對他的追念,他為天父所做的事,讓我不自覺得流下了眼淚,看著投影片中的他,他的微笑有股難以言喻的力量,彷彿天父藉著他的微笑告訴我:「孩子,妳該回來了!」我覺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好傻,明明有更偉大的力量可以讓我依靠,我卻選擇自己背負重擔,明明天父就在我身邊,我卻不願相信祂的存在。現在,我回到祂身邊了!回家的感覺真好,遇到困難就丟給天父,每天讀聖經禱告,常常跟天父聊天,現在的生活真的好喜樂。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