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後書一1-一18 2017.06.05-2017.06.11
靈修默想題目─彼得後書

6/5一 彼得後書一章1~2 寫信問安
一、v1a彼得有什麼身分?我願意作僕人服事神,服事人嗎?
A:西門彼得知道自己是作耶穌基督的僕人和使徒。他是僕人要完全順從耶穌基督,服事神,服事人。他是使徒,要完成耶穌基督所託負的使命。

二、v1b收信者是怎樣的人?我感謝神賜我信心,成為神的兒女嗎?
A:寫信給那些因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

三、v2為收信者祈求什麼?我求主賜給我恩典,解決困難嗎?
A:願恩惠、平安,因他們認識父神和主耶穌,多多地加給他們。

6/6二 彼得後書一章3~4 生命和敬虔
一、v3a父神已經賜與什麼?我感謝神,賜下一切生命成長的事嗎?
A:父神用祂神聖的能力,已經將一切關乎生命和敬虔的事賜給我們,使我們的生命可以不斷成長,並且效法耶穌基督,有敬虔的生活。

二、v3b父神為什麼賜下?我羨慕主耶穌完美的品德,效法祂嗎?
A:因為我們認識那用自己的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的主。主耶穌在十架上打敗罪惡、死亡是榮耀。祂有完美的善良、慈愛、聖潔、公義、憐憫…等美德。

三、v4父神又賜下什麼?有什麼目的?我靠主拒絕情慾,有神的聖潔、慈愛嗎?
A:父神又賜下寶貴又極大的應許,叫我既脫離從情慾來的敗壞,就能與神的性情有分。

6/7三 彼得後書一章5~6 殷勤成長
一、v5a為什麼我們要分外殷勤?我願殷勤禱告,順從聖靈,靈命成長嗎?
A:因為父神用祂神聖的能力,將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賜給了我們;我們在生命和敬虔上,可以不斷長進。他又賜下大而寶貴的應許,要我們成長。

二、v5b怎樣分外殷勤?我在哪件事上需要改變,有好的德行?
A:有了信心,就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真理的知識。

三、v6再怎樣努力?我順從聖靈,有節制;靠主忍耐,效法基督有敬虔嗎?
A:有了真理的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敬虔。

6/8四 彼得後書一章7~9 愛人的心
一、v7要再怎樣成長?我求神賜我愛心,能愛信徒、愛眾人嗎?
A:有了敬虔,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二、v8有了這些,將如何?我殷勤追求,對主耶穌不斷有更多更深的認識嗎?
A:因為有了這幾樣,並且不斷增長;就必定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成為懶惰不結果子的人。

三、v9若沒有這些,那人如何?我拒絕罪惡,靈命成長嗎?
A:若沒有這幾樣的人,就是瞎眼、短視的,忘了他以前的罪已經得到了赦免。

6/9五 彼得後書一章10~11 豐富進神國
一、v10a為什麼要殷勤?我求神賜力量,殷勤追求,走在祂的道路上嗎?
A:神用恩典呼召我們,要我們像祂,活出祂的慈愛、善良…;神揀選,要我們為祂的國努力。更加殷勤長進,就堅定不移地走在神預備的道路上。

二、v10b如果,行這幾樣,將如何?我願不斷追求成長,不跌倒失敗嗎?
A:若不斷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

三、v11最後有什麼結果?我祈求能有豐富的生命,進入神的國嗎?
A:最後,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6/10六 彼得後書一章12~15 提醒激勵
一、v12信徒如何?彼得要作什麼?我常常提醒自己要追求豐盛的生命嗎?
A:信徒雖然曉得這些事,要格外殷勤,豐富進入神的國;並且在已有的真道上堅固。但彼得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眾人。殷勤追求要付代價,不是每人都肯,不是每人能長期如此,可能灰心,也可能有人追求世界的榮華富貴。

二、v13~14彼得有什麼使命?我抓住機會帶領家人信主,鼓勵信徒成長嗎?
A:彼得認為應當趁著自己還活著的時候,提醒信徒,激發信徒,殷勤追求。因為知道自己離世的時候快了,正如主耶穌基督所指示的。
註:人的身體好像帳棚,隨著時間漸漸朽壞,林後5:1~2。

三、v15彼得希望達到什麼目標?我盡力作該作的事嗎?
A:彼得要盡心竭力,在他去世之後,信徒時常記念這些事,要不斷殷勤,豐富進入神的國。

6/11日 彼得後書一章16~18 主耶穌的威榮
一、v16彼得曾怎樣作見證?我願真誠為主作見證嗎?
A:彼得從前將主耶穌的大能和降臨的事告訴眾信徒,並不是隨從世人,巧妙揑造的傳奇故事,乃是親眼看見過主耶穌的威榮。

二、v17耶穌基督怎樣得到榮耀?我常常作父神喜悅的事嗎?
A:耶穌基督從父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威嚴的榮光中,有聲音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三、v18彼得有什麼經歷?我記得神奇妙的作為嗎?
A:彼得、雅各和約翰同主耶穌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