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受膏者是有福的(一) 梁守道 2020.02.02
講壇 投靠受膏者是有福的(一) 梁守道 2020.02.02
讀經:詩篇2篇

中心思想:人雖然敵擋神,但神永遠掌權且持續作工,並期待人回應祂
弟兄姊妹平安!在聖誕節前夕,我想藉著詩篇第二篇來重新思想聖誕節的意義,最後也向弟兄姊妹提出一點我們可以一起反思的提醒。

一、神立永約,大衛王朝下的歌詠
詩篇第二篇與大家比較熟悉的詩篇第一篇一樣,是被視為全篇詩篇的「序言」。詩篇第二篇被歸類為「君王詩」,或更精確地說,是「登基詩」。如果這詩篇確實是在大衛家的皇室加冕典禮上所誦讀的詩篇,根據詩篇的主詞與內容,似乎可以分辨這首詩會是由不同角色的人朗誦。等下我也會提,這段可能是由誰來誦讀,可以藉由這樣角色的轉換,更加體會這篇詩篇的信息。

1、〔人謀算與敵擋〕古代君王臣宰的謀算與敵擋(v.1~3)
第一節,用「為什麼」的語氣,表明了說話者大感驚訝,驚訝這些外邦君民起來悖逆、抵擋耶和華。這裡的朗讀者,可能是先知或是祭司。當然,這裡說話的是認識耶和華的敬虔人,認識耶和華是創造天地的主,是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救贖者,是獨一真神(申六4)。這裡講的世上的君王、臣宰都是外邦人,並不認識、不承認耶和華是至高的神,也不承認耶和華所膏立的受膏者;只是這些人要「計算」、商議背叛「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這件事,恐怕難吻合任何單一歷史史實,以色列國王也不曾真的在歷史上統治過世上的所有世上的國家。但那敵對耶和華和耶和華的受膏者,確實不在少數。他們以脫離耶和華的「捆綁」和「繩索」為號召,口出狂言,紛紛起來抵擋耶和華。

在以色列民族歷史中,敵擋耶和華最有名的,莫過於奴役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法老王。神呼召摩西和亞倫去見法老釋放以色列人,容神的百姓去曠野敬拜神的時候,法老的回答是「耶和華是誰,使我聽他的話,容以色列人去呢?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容以色列人去!」(出五2)另一例敵擋,是亞述王西拿基立。希西家14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來圍攻耶路撒冷的時候,在以色列百姓面前罵陣,羞辱猶大的神說:「希西家勸導你們,說耶和華必拯救我們;你們不要聽他的話。列國的神有哪一個救他本國脫離亞述王的手呢?哈馬、亞珥拔...西法瓦音、希拿、以瓦的神在哪裡呢?...這些國的神有誰曾救自己的國脫離我的手呢?難道耶和華能救耶路撒冷脫離我的手嗎?」(王下十八32~35)世上的君王,屢屢以自己的手臂抵擋創世的耶和華。

2、〔神掌權與工作〕神在歷史中膏立他的受膏者(v.4~9;參:撒下7章)
來到4~6節,講話者轉成萬軍之耶和華;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是創造天地萬物,使無變有的創造者。耶和華「發笑」,因為祂的智慧使智慧人成為愚拙(林前一20),並且向狂傲者誇勝(西二15)。沒有人在神面前是站立得住的。當神發怒的時候,人算什麼,只能聽憑主怒,如同第五節所描述:耶和華「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

耶和華在埃及降了前九個災,法老的反應都是一樣:「法老的心剛硬,不容以色列人去,正如耶和華藉著摩西所說的。」(出九35)於是神就降了第十災,擊殺了埃及人的長子和頭生的,終於讓法老心軟片刻。但以色列人動身後,法老又後悔,帶著600輛馬車追去曠野,但結果我們知道,神讓他們都葬身紅海海底(出十四章)。面對亞述王的罵陣,神藉著先知以賽亞回應希西家:「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我必驚動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王下十九6~7)聖經記載,「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王下十九35)西拿基立立馬拔營回尼尼微,後來被自己的兒子所殺。神可以選擇使用人的憤怒、悖逆和狂傲來完成祂的工作;或許外邦君臣以為掙脫、對抗耶和華是好的,但神藉著他們的狂妄,凸顯了他們的無知和愚昧,更彰顯了神自己的大能和榮耀。

回到經文,這段的高潮在於第6節。神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神所受膏的已經登基作王了。這時,世上的君王聽到了,應該是顫兢害怕才是,因為這是神所親自設立的王。這時候,世上的君王都得秤秤自己的重量有幾斤重了。

這幅景象,令人想起和所羅門搶王位的亞多尼亞。大衛的四子亞多尼亞搶在所羅門之前自立為王,擺宴請客,連大衛的其他兒子們和元帥約押都赴宴祝賀。聖經說:「(在基訓)眾民跟隨他(所羅門)上來,且吹笛,大大歡呼,聲音震地。亞多尼雅和所請的眾客筵宴方畢,聽見這聲音」(王上一40~41)就疑惑了起來。等到有人來報告所羅門王確實登基的時候,經上說:「亞多尼雅的眾客聽見這話就都驚懼,起來四散。亞多尼雅懼怕所羅門,就起來,去抓住祭壇的角。」(王上一49~50)亞多尼亞抓住祭壇的角的舉動,是畏罪求生,更多是祈求所羅門開恩的意思。此時世上的君王,恐怕和聽到歡呼震地的亞多尼亞一般,懼怕又驚慌。神的受膏者已登基,世上自立君王都當害怕。

7~9節換成神所膏立的君王說話。受膏者要宣告他從神領受的「聖旨」──「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正是當初拿單對大衛尋求建立聖殿時所傳耶和華的話,也是著名的「大衛之約」:「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撒下七12~14)。此從神而來的約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父子關係」了:神是父,而受膏者──國王──是兒子。這段經文,成為後來多處聖經引用的經文,來表達父神與大衛家的約,和以色列人在神面前選民的身分。甚至有學者認為這段經文重要到一個地步,可能以色列每一位登基的王,都會與耶和華立這樣的約,新的登基王藉著此類的「聖旨」的宣召,再次與神立約,表明王──神的受膏者──對神的心意。雖然歷史上是不是真實如此,難以考證,但神確實是信實的,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神。我們可以從神回應希西家王迫切禱告中,看見神的信實,耶和華對希西家王說:「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王下十九34)神看中祂與大衛所立的永約。(下期待續)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