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十八7-十九21 2020.06.29-2020.07.05
靈修默想題目─列王紀上

6/29一 列王紀上十八章7~19 以利亞主動去見亞哈
一、俄巴底擔心什麼事?以利亞給與什麼保證?為什麼能夠這樣保證?我按照神的應許說話行事嗎?
答:俄巴底擔心,耶和華的靈提以利亞到他不知道的地方去,遭來亞哈殺身之禍。以利亞保證當天必使亞哈見到他。因為耶和華要以利亞去見亞哈,參v1。

二、亞哈怎樣責怪以利亞?以利亞怎樣回答?遭抹黑,我智慧勇敢指出真相嗎?
答:亞哈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答:「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

6/30二 列王紀上十八章20~24 以利亞挑戰巴力先知
一、以利亞向眾民提出什麼挑戰?眾民有什麼反應?我唯獨順從耶和華嗎?
答:以利亞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他們在猶豫困惑中。

二、以利亞面對多少巴力的先知?提出什麼挑戰?我的信仰經得起考驗嗎?
答:巴力的先知有四百五十個。以利亞提議雙方各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求告各自的神,那降火顯應的就是真神上帝。

7/1三 列王紀上十八章25~40 以利亞禱告,求神降火
一、v30~35以利亞怎樣預備,求神降火?為何如此?我按神心意盡力預備嗎?
答:以利亞重修已毀壞耶和華的壇,照支派取十二塊石頭築壇;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穀種二細亞;在壇上擺柴和切塊的牛犢;用盛滿的四桶水倒在燔祭和柴上,共三次。水流在壇的四圍,溝裡滿了水。柴和牛犢不可能因天乾物燥起火。

二、v36~38以利亞怎樣禱告?結果如何?我按神旨意禱告嗎?參帖前四3。
答:以利亞說:「…耶和華啊!…求祢應允我,使這民知道祢耶和華是上帝,又知道是祢叫這民的心回轉。」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又燒乾溝裡的水。眾民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上帝!」,他們拿住,殺了巴力先知。

7/2四 列王紀上十八章41~46 以利亞禱告,降下大雨
一、v42、44以利亞對亞哈說什麼?他叫亞哈悔改嗎?我順從聖靈,領人歸主嗎?
答:v42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v44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以利亞既除去巴力的先知,也當叫亞哈認罪悔改。

二、以利亞去哪裡?作什麼?僕人呢?如此幾次?我按神旨意禱告直到實現嗎?
答:以利亞上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迫切禱告。他要僕人上去,向海觀看。如此七次,直到第七次有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

7/3五 列王紀上十九章1~8 以利亞逃被追殺求死
一、v1~4大雨降下,旱象解除。亞哈作什麼?耶洗別說什麼?以利亞呢?我縱容罪惡或惡人,以致惡勢力壯大嗎?我懼怕人的權勢嗎?
答: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耶洗別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的降罰與我。」以利亞就起來逃命。

二、以利亞為什麼求死?v5天使怎樣幫助他?第二次再怎樣幫助他?我適時提供沮喪者身體和心靈的需要嗎?
答:因為他不勝於列祖。v5有天使拍他起來,他見頭旁有一瓶水和炭火燒的餅,就吃了喝了。v7天使第二次叫他起來吃喝,告訴他:「他當走的路甚遠。」

7/4六 列王紀上十九章9~14 神向以利亞顯現
一、v9以利亞在何烈山,作什麼?耶和華說什麼?我任憑自己活在沮喪中嗎?我勉強自己讀聖經,讓神的話光照我,指引我嗎?
答:以利亞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他仍活在沮喪挫敗中。耶和華問他: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什麼?

二、v10以利亞怎樣回答?全力熱心事奉的挫敗,使我自艾自憐嗎?
答:我為耶和華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祢的約,毀壞了祢的壇,用刀殺了祢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三、耶和華經過有什麼現象?v13以利亞何時出洞?我被外表的現象欺騙嗎?
答:在耶和華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v13以利亞聽見那聲音,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他認識耶和華。

7/5日 列王紀上十九章15~21 膏以利沙作先知
一、耶和華給以利亞什麼任務?沮喪中,我勉強自己順服神,重新站起來事奉嗎?v18神作了什麼事?我自以為是,輕看其他同工嗎?
答:要以利亞去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以利沙作先知。v18耶和華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親嘴的。

二、v19以利沙在作什麼?我忠心工作,在職場有傑出表現嗎?v20以利沙怎樣回應以利亞?清楚神的呼召,我就勇敢順服神嗎?
答:以利沙耕地,在他前頭有十二對牛,自己趕著第十二對。v20以利沙要求,先回去與父母親嘴辭別,就跟隨以利亞。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