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十六1-十七41 2020.10.12-2020.10.18
靈修默想題目─列王紀下

靈修經文回到列王紀下:先知何西阿傳完信息後。北國以色列就如耶和華的話,在罪惡中滅亡。在痛苦中,他體會神無條件的愛,盼望末後的復興。

10/12一 列王紀下十六章1~9 亞哈斯求助亞述王
一、亞哈斯行事如何?有哪些大的錯誤?我禁止自己走惡人的道路嗎?
答:亞哈斯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卻效法以色列諸王行惡;照外邦人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在邱壇、山崗上、青翠樹下獻祭燒香。

二、亞哈斯被圍困,怎樣解圍?付出什麼代價?我求神解圍,或靠自己聰明?
答:亞哈斯沒有求告耶和華,也沒有反省悔改,就差使者求救於亞述王。他將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作禮物。

10/13二 列王紀下十六章10~20 亞哈斯擅改祭壇及儀式
一、亞哈斯在大馬色看見什麼?作什麼決定?我有樣學樣,按自己意思敬拜嗎?
答:亞哈斯王到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在那裡看見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給祭司烏利亞。

二、烏利亞怎樣處理圖樣?亞哈斯怎樣改變獻祭和聖殿?我妥協,或提出諍言?
答:烏利亞就照圖樣築了一座壇,並沒有勸告亞哈斯悔改。亞哈斯在新壇上獻燔祭、素祭、奠祭和平安祭。他挪移銅壇到北邊;打掉盆座的心子,把盆從座上挪下來;又把銅海從銅牛上搬下來,放在鋪石地…。

10/14三 列王紀下十七章1~6 何細亞背叛亞述遭鎖禁
一、何細亞行為如何?v3受什麼刑罰?我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嗎?
答:何細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亞述王撒縵以色來攻擊他,他就服事亞述王,並且進貢。

二、v4何細亞採取什麼行動?下場如何?艱難中,我硬心,繼續走向敗亡嗎?
答:何細亞在日益艱難中,仍硬心,不回到神面前。他背叛亞述,求助埃及王梭,參何十二1。亞述王就把他鎖禁,囚在監裡。v5亞述王上來攻取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

10/15四 列王紀下十七章7~18 以色列犯罪亡國
一、為什麼以色列亡國?耶和華如何待他們?他們怎樣回應?我得罪神嗎?
答:耶和華曾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法老的壓迫。他們卻得罪耶和華,去敬畏別神;v8隨從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在所有的城邑建築邱壇;在各高崗上、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燒香事奉偶像。

二、以色列怎樣回應耶和華?結果如何?我聽勸離惡,或惹神生氣?
答:耶和華藉眾先知勸戒他們,離惡,遵行神的律法。他們卻硬著頸項,厭棄律法和勸戒,效法外邦人,鑄了兩個牛犢,敬拜天上的萬象,事奉巴力,使兒女經火,占卜,行法術,惹耶和華發怒,以致被趕出去,只剩猶大一個支派。

10/16五 列王紀下十七章19~23 猶大人犯罪被擄
一、v19、20猶大人行為如何?結果如何?我常常遵行神的話嗎?
答:猶大人不遵守耶和華的誡命,隨從以色列人所立的條規。耶和華就厭棄全族,使他們受苦,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被趕出,離開耶和華。

二、耶羅波安如何?以色列如何?下場如何?我敬畏神,不敢輕視祂的話嗎?
答:耶羅波安引誘以色列人不隨從耶和華,陷在大罪裡。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一切的罪,以致耶和華趕出他們,被擄至亞述,正如藉眾先知所說的話。

10/17六 列王紀下十七章24~33 懼怕耶和華,卻拜自己的神
一、亞述王採取什麼政策?發生什麼事?他採取什麼對策?我敬畏耶和華嗎?
答:亞述王將巴比倫等異族人移入,安置在撒瑪利亞,要同化以色列人。新移民不敬畏耶和華,被獅子咬死。亞述王派一個祭司回去教導移民敬畏耶和華。

二、v29雖有祭司教導,各族人怎樣行?為何不能歸向耶和華?參羅十17。我看重神的道,遵行並傳揚神的道嗎?
答:各族人在各城製造自己的偶像,巴比倫人造疏割•比訥像,古他人造匿甲像…。他們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因為沒有真道,他們無法歸向耶和華。

10/18日 列王紀下十七章34~41 不聽從卻又懼怕神
一、v35~39耶和華如何與以色列立約?有什麼應許?我願一生遵行神的話嗎?
答:立約不可敬畏別神,不可跪拜事奉他,也不可向他獻祭。當敬拜跪拜用大能領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向祂獻祭。當永遠謹守遵行祂的律法。敬畏耶和華,祂必救你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

二、v40撒瑪利亞居民行為如何?v41他們知道耶和華的律例後,行為如何?他們子孫如何?我教導孩子遵行神的話嗎?
答:撒瑪利亞居民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不專心敬畏耶和華,不全守自己的規矩,也不遵守耶和華的律法。v41他們仍不聽從,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偶像。他們的子孫也照樣行。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