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捕魚去
讓我們補魚去

李華




讀經:馬太福音四章17-25節,馬可福音一章:14-20節

時機成熟時(太四17)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呼召與應許(太四:18-22節)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人海漁夫的得人教學(太四:23-25)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祂。」

引言:福音就是基督耶穌

基督來了,祂是世界的光;祂是啟示者,照出隱藏在黑暗中的網羅和陷阱;祂作為訓斥者,指出一切屬黑夜的罪惡和行為;祂是安慰者,平靜人心中的波浪;祂是成全者,將一切帶入完全;祂是裝飾萬物的美工、神人之間的中保、止息紛爭的和解人、病人的醫生、罪人的救主、祂是真理的火把、希望的錨信心的柱石、可靠的磐石、穩固的避難所、甦醒人心的活泉、善導的朋友、慈愛的長兄、福音的核心是耶穌的受死、復活與悔改赦罪的道。

釋經

這段經文是主對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的第二次呼召(第一次在施洗約翰的介紹),不是呼召得救,乃是呼召去得人,得救在先,跟從主去得人在後,根本上,沒有得救的人,主不會對他說來跟從我。所以這呼召是給神的兒女的。

基督福音工作初期的三大事奉,頭一個是開門的彼得。彼得在被呼召時是打魚的。所以教會建造史的頭一個工作是打魚,彼得之後保羅接下去,他是織帳棚的,是建造的人。第三個是約翰,四福音中的約翰福音、新約書信中的啟示錄是最後寫的。打魚了、建造了,後來有難處了,就把人帶回恩典、真理、光、愛中。所以約翰被呼召時不是在打魚而是補網的,補網就是恢復到起初與新的一樣。

另外,他們四個人的跟從都是完全的,且立刻的、歡喜的。所有跟從主的人應該都是歡歡喜喜的、立刻的、不計代價的。因發出呼召的聲音是愛的聲音,要拒絕這聲音是不可能的。這裡有一個聲音是你要聽的聲音,被呼召來跟從主是為著福音的緣故,是為作得人的漁夫。耶穌行神蹟醫病是自然的事,祂是神的兒子,被鬼附的(靈裡的)、癲癇的(心理的)、癱瘓的(生理的)疾病。第三、耶穌要他們成為得人漁夫,祂親自示範了祂的應許: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所以今天讓我們一起捕魚去

得人如得魚是一種比喻之詞,不可按字面解,而說人就像是魚。這是類比,不是說人就是魚。對打魚的人而言,得魚是他們最重要的目的。因此他們能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對我們而言打魚釣魚卻是一種休閒活動。但耶穌是要叫我們成為人海漁夫。要把這當作我們的事業而非休閒。所以捕魚的行動就是傳福音的行動。

第一步:捕魚前先問、先知道你要釣什麼?

「釣不同的魚,是要用不同的魚杆;釣不同的魚,是要用不同的魚餌;釣不同的魚,是要在不同的時間釣。」釣魚沒有一釣通吃的,不同的魚用不同的餌,在不同的時間出現,住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深度。我們若是享受戶外生活,多於真正釣魚,魚是不上鉤的。那我們採取的態度叫願者上鉤。

耶穌教導我們的傳福音原則至今仍是有效的。馬太、路加十章,對於該給誰?該掠過誰?該說什麼?怎麼說?都有指示。

太十5-10: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到魚願意咬餌的地方去

不要浪費時間在沒預備好的人身上。太十11-14:「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進他家裡去,要請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

學習像魚一樣思考

要了解魚的習性、嗜好、飲食習慣,要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信徒當愈久,思考方式就愈不像非信徒。屬靈名詞與廣告,要向非信者登廣告,要用他們熟悉的名詞及講法。想想他們為什麼不來教會?如果要找教會,要選擇的因素為何?教會要提供什麼服務?

順著他們的性向來抓魚

真正的釣魚者會把船開到任何有魚的地方去,了解他們的文化,魚的文化與我們的文化非常不同,一個在空氣中,一個在水中。魚不會自動跳上船,不會將自己丟上岸。需要我們刻意努力把餌擺在它們的正對面。我們的文化裡,教會不可能掛個牌,就有好多人自動上門。保羅說:向什麼人就作什麼人;耶穌亦然,談活水、打魚、撒種。要進入文化裡。

使用多個魚鉤

在一支竿上,把好幾個魚鉤接在同一條線上,由於科技進步,人們的選擇性越來越多,電視台從3家到5-60家。增長的教會,要提供多種節目、多種選擇,甚至多處地點。為要接觸各樣的人,需要各種不同的方法。這需要付代價要花錢,這不是開支是投資。有異象才使人願意奉獻。太十七章中說:耶穌吩咐彼得去釣魚,從魚口中拿錢去納稅。這裡有一個重要信息,錢一直在魚的口中,如果你專心釣魚,神會為你支付帳單。

釣魚是一件嚴肅的事

釣魚,對於基督徒而言,這不是嗜好,而是我們的生活方式。要確認我們的召命。彼得是一位職業的漁夫。他當然知道怎樣打魚,亦不用耶穌教導他,然而,耶穌吩咐他去打魚,目的是叫彼得將來成為一個得人漁夫。得人是我們的使命,是一個託付,是我們要重視的工作。弟兄姊妹,可能你信主已有一段時間,但是,這一刻你會否忘記了這個傳福音的責任呢?保羅說:傳福音的責任已經託付我們了,我們是無可推卸的。難道我們領受了這麼大的恩典,便不用理會他人嗎?這是聖經的教導嗎?下網打魚是我們的身份、使命,是一定要做的,因此,讓我們重新較正焦點,確認每一位基督徒都是擁有得人漁夫的身份。

所以何謂傳福音

說理式:佈道會、福音營、福音茶會、發單張、個人佈道。麥哲倫式:現場體驗、親身經歷。彼得認為經驗告訴自己是不可能的。但是,神依然要他這樣做,目的是要他用新的態度,一個創新的方式去服事神。弟兄姊妹,是否認識『創意佈道』呢?其實,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去佈道。

佈道事工:
一、話語佈道/個人佈道、福音茶會、福音隊。
二、節慶佈道/聖誕節、復活節、元宵、中秋。
三、行為佈道/社區掃街、急難救助、社區報發送。
四、生活佈道/冬、夏令營會、24小時生活營。
五、文字佈道/社區報編寫。
六、社團佈道/光鹽劇團。
七、文化佈道/民俗節慶、網路、戲劇。
八、教育佈道/社區推廣教育、工作隊。
建立人工魚礁

結論:

「耶穌向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太四19)年輕牧師湯瑪士•波斯頓(Thomas Boston)同時也是位來自蘇格蘭的釣手。1699年時,他在日記上這樣寫道:「我私下讀經時,內心被太四19所感動『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我的內心渴望成為這樣的漁夫,我的靈大聲呼喊,我很渴望知道該如何跟隨基督,好成為得人的漁夫。」後來波斯頓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得人如得魚藝術之獨白」(A Soliloquy on the Art of Man Fishing)。在書中他清楚地解釋,在跟隨那位偉大的釣手之後,他學到如何得人如得魚。他也指出魚的習性和罪人的習性,常常十分類似。

釣魚和得人非常類似。若想實際成為一個「得人漁夫」,最好的方法就是跟隨耶穌。也就是說,我們要觀察這位大師如何釣魚,並且仿效祂。其中包括讀經,還有反覆思想耶穌的言行舉止,學祂去「得人如得魚」。最後,我們也要大聲呼喊,懇求耶穌讓我們像祂一樣,成為偉大的「得人漁夫」。 (九月21日第一、二堂主日信息)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