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總動員
事奉總動員

李華


讀經:出埃及記35章

引言:講道的定義

有一牧師曾說:「講道是借著人的個性傳神的真理。」神的真理永不改變,但人的個性卻可不同。故兩個傳道人可用一節聖經傳兩篇不同的資訊;而同一位傳道人講同一段經文也會不斷的發現新的亮光。這牧師還說:「真理必先通過一個人,不只是靠他的口,不只是靠他的理解,不只是靠他的筆,乃是要通過傳道人的全人──包括他的個性,他的感情,他的理智,通過全人把真理傳給聽?。所以準備講道最要緊的是先準備人、裝備人。」

一、事奉的定義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一20),這是說明事奉最重要、最簡捷的經文。不論你是司琴的、教主日學的或是家庭主婦,只要你抱著「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的心志,這就是服事。如果你只有敬虔的外貌沒有敬虔的實質,服事當中只看見你很「大」而基督很「小」的話,你是根本還沒服事;如果服事當中只看見基督很大,卻看不見你,這叫作服事。因此,事奉是一種非自私的行動,不是只為了讓年輕人在教會裡有參與感,覺得自己很重要,就給他們空間發揮、給他們機會去自我實現就夠了,還要教導他們事奉的原則。否則如果沒好好預備他們捨己的事奉心志,他們就看不見自己還需要多多學習,最後形成了許多傲慢的團體。

二、事奉的基礎

對神主權的順服與持守的心志,以守安息日為基礎,以現代解釋即紀念主的復活。安息日:出三十五1:摩西招聚以色列全會眾,對他們說: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三十五2:六日要做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做工的,必把他治死。三十五3:當安息日,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三、事奉的內容

1。財務的奉獻:物質的獻上(4-9)要拿禮物獻給耶和華。
三十五4-9:摩西對以色列全會眾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中間要拿禮物獻給耶和華。凡樂意獻的,可以拿耶和華的禮物來,就是金、銀、銅,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莢木,點燈的油,並做膏油和香的香料,紅瑪瑙與別樣的寶石,可以鑲嵌在以弗得和胸牌上。
財寶代表心思的歸屬
金錢是神所賜的,神如何賞賜錢財給我們呢?
1智慧:知識是後天學來,智慧是先天神所賜,因神給我們智慧,我們就能做生意盈利。
2機會:賺錢不但要靠智慧,也要靠機會。機會不是朋友或社會給的,也不是自己製造的,乃是神所賜的。
3力量:神賜給我們身體的力量,也給我們心靈的力量,我們身心強壯,才會去賺錢。申命記八18說:「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賜給你的。」
4有的人雖然賺了錢,卻不能剩錢,因遭遇災難或被偷竊,勒索,或生病損財,以致財物不能歸自己用,可見有財寶是神的看顧。
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人──約翰衛斯理,他有三句話,我非常喜歡:第一句話是「Gain all you can!」──盡可能的去賺。很多人只聽了這話之後,就掉頭走了,以為光有這句話就夠了。第二句話是「Save all you can!」──盡可能的節省。我覺得最震撼我的是第三句「Give all you can!」──盡可能的去給予。我發現有很多人談簡樸都只是「為簡樸而簡樸」,但如果我們是為了give而save,這就太有意義。
我以前求學的時候,非常喜歡加爾文這個人。加爾文對財富開創了革命性的看法。
  在馬丁路德的時代,人們覺得財富是「上帝給一些得不到祂屬靈恩賜的人的一些補償」,講白一點就是:上帝沒什麼好給你的,只好給你鈔票。
  到了加爾文的時代,觀點就改變了。他說:「財富是上帝給勤勞者的獎賞」。這個觀念後有些破綻──那麼貧窮呢?是不是就是懶惰的結果?於是馬克斯主義就出來了。
  後來社會主義慢慢抬頭,就把加爾文的觀念稍作修正:不錯,財富是上帝給勤勞者的獎賞,但這是上帝給你所屬的那個群體的,是集體的勤勞的獎賞。這個觀念給我相當大的震撼,我才意識到:原來我今天之所以有這一份薪水,是因為整個社會的進步;我今天之所以有這一份薪水,是因為多少人的栽培、鼓勵和扶持,我回饋他們是應該的。
  你看,來台的菲律賓女傭有很多是大學生畢業生。同樣是大學畢業,為什麼她一個月只能賺萬把塊錢,還得離鄉背景到台灣來;而台灣的大學生可能一畢業就有月薪二萬?這並不是因為你比她優秀,也不是上帝比較愛你,那是整個社會的成就。我們常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組織的社會」,社會有組織就有力量,沒組織就沒力量,就會被大的組織吃掉。為了要回應這個「組織的社會」,我們就應該要把我們的資源整合起來,用在刀口上。

2做上帝所吩咐的工(10-19)要來做耶和華一切所吩咐
摩西要求有各種技巧的人,奉獻才能,同心建造會幕。神賜予每個屬祂的人特有的才能,我們應當發揮恩賜,就連在人看來與宗教無關的才能,都可用在使神得榮耀的事上。我們可以藉著研究、觀摩別人來實習,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請你使用才能和技術,幫助你的教會和社區。三十五10-19:你們中間凡心裡有智慧的,都要來做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就是帳幕和帳幕的罩棚,並帳幕的蓋、鉤子、板、閂、柱子、帶卯的座;櫃和櫃的杠,施恩座和遮掩櫃的幔子;桌子和桌子的杠與桌子的一切器具,並陳設餅;燈台和燈台的器具,燈盞並點燈的油;香壇和壇的杠,膏油和馨香的香料,並帳幕門口的簾子;燔祭壇和壇的銅網、壇的杠,並壇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院子的帷子和帷子的柱子,帶卯的座和院子的門簾;帳幕的橛子,並院子的橛子,和這兩處的繩子;精工做的禮服,和祭司亞倫並他兒子在聖所用以供祭司職分的聖衣。三十五20以色列全會眾從摩西面前退去。

3。事奉要上帝的感動(21-29)
三十五21-29:凡心裡受感和甘心樂意的都拿耶和華的禮物來,用以做會幕和其中一切的使用,又用以做聖衣。凡心裡樂意獻禮物的,連男帶女,各將金器,就是胸前針、耳環(註:或作“鼻環”)、打印的戒指和手釧,帶來獻給耶和華。凡有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皮的,都拿了來。凡獻銀子和銅給耶和華為禮物的都拿了來。凡有皂莢木可做甚麼使用的也拿了來。凡心中有智慧的婦女親手紡線,把所紡的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細麻都拿了來。凡有智慧心裡受感的婦女就紡山羊毛。眾官長把紅瑪瑙和別樣的寶石,可以鑲嵌在以弗得與胸牌上的,都拿了來;又拿香料做香,拿油點燈,做膏油。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做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
4。事奉要上帝揀選訓練工人(30-35)
三十五30-35:摩西對以色列人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耶和華已經提他的名召他,又以神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聰明、知識,能做各樣的工;能想出巧工,用金、銀、銅製造各物;又能刻寶石,可以鑲嵌;能雕刻木頭,能做各樣的巧工。耶和華又使他和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心裡靈明,能教導人。耶和華使他們的心滿有智慧,能做各樣的工。無論是雕刻的工,巧匠的工,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細麻繡花的工,並機匠的工,他們都能做,也能想出奇巧的工。」

四、事奉要總動員

 總動員像拼圖一樣,少了你那一塊就不完整。這讓我們想到保羅在哥林前書十二章肢體與身體的關係,肢體雖有不同、功能不同,可是它們都在一個身體發揮它們應有的功能,信徒因著個人發揮不同的恩賜,就這樣形成基督的身體。我們相信,耶路撒冷的城牆,因著這些不同背景的百姓,卻因著信靠同一位上帝使他們彼此同心合一,所以很快就把城牆修復了。
弟兄姊妹!不曉得你有沒有玩過拼圖遊戲,當你把拼圖完成之後,是很有滿足和成就感的。要完成拼圖只有一個條件---就是把每一塊的小拼圖,都放在對的位置上。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塊小拼圖都完全一樣,它的位置也不一樣,但無論如何,只要缺少一塊,這個拼圖就不算完成。弟兄姊妹!每一位基督徒都需要教會,今天我要告訴你,今天教會需要你,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的身份、恩賜、才幹如何?甚至你連自己都覺得一無所有,你覺得你來教會只是製造教會的負擔而已,你知道嗎?若沒有把最角落的小拼圖放上去,就不算是完成拼圖了。
 神看重每一顆事奉的心,不分男女
 懂得紡織的婦女,對建造會幕也貢獻良多。巧匠以工作的質量與美觀為誇耀,神也關心你的事奉是否精彩;不管你職位高低,都應當在工作上顯出祂所賜的創造力。出三十六1-7: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並一切心裡有智慧的,就是蒙耶和華賜智慧聰明、叫他知道做聖所各樣使用之工的,都要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做工。」凡耶和華賜他心裡有智慧、而且受感前來做這工的,摩西把他們和比撒列並亞何利亞伯一同召來。這些人就從摩西收了以色列人為做聖所並聖所使用之工所拿來的禮物。百姓每早晨還把甘心獻的禮物拿來。凡做聖所一切工的智慧人各都離開他所做的工,來對摩西說:「百姓為耶和華吩咐使用之工所拿來的,富富有餘。」摩西傳命,他們就在全營中宣告說:「無論男女,不必再為聖所拿什麼禮物來。」這樣才攔住百姓不再拿禮物來。因為他們所有的材料夠做一切當做的物,而且有餘。

結語:一切是因為恩典

恩典一方面是上主為所有的人預備的,是白白得來的(意即免費的),是在人還沒有作出任何的貢獻或行動前,上主就為人預備了這樣的恩典,所以衛斯理稱這是「預備的恩典」(或先行的恩典Provenience of Grace);但是人必須經過一個門檻,那就是「稱義的恩典」(Justification of Grace)。當我們進到屋子裡,我們仍然有責任要把這房子整理的整潔、神聖、莊嚴,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成聖的恩典」(Sanctification of Grace),我們意識到我們是蒙恩的人時,就會盡上我們的責任,把我們自己、我們所在的社會╱世界打理的更好。這個過程也是恩典的一部份。
  我們不可能真正感悟到我們是蒙恩的人,而完全沒有行動。這些行動包括了對神、對人的層面。在行動中,我們得到了醫治;在行動中,也就是在恩典中。
恩典的途徑包括了兩個向度:敬虔的行動、憐憫的行動。這兩組行動內又分為個人性的及社會性的兩個層次。

個人性的:
(一)憐憫的工作:慈善的工作關懷人的需要、賙濟窮人;現代的闡釋:成為志工
(二)敬虔的工作:靈修的行動靈修、禱告、聖餐、學習(進修);現代的闡釋:教會的造 就課程
社會性的:
(一)憐憫的工作:公義的責任;現代的闡釋:心環保及生態、公義的社會制度、平等的社會、幼有所養、老有所歸。
(二)敬虔的工作:敬拜的行動、主日崇拜、班會、家庭禮拜、服事;現代的闡釋:公共崇拜、團契生活、家庭禮拜。
蒙恩之人的歌,迦南詩歌145首「獻給無名的傳道者」,表達的心聲很值得我們思考:「弟兄你為什麼不回家?寒冷的冬天大雪紛紛下;姐妹你為什麼不回家?酷暑的盛夏雨大路又滑。弟兄姐妹同聲回答,我們的使命是往普天下,許多的靈魂日日沈淪,遠方的小羊我們牽掛。誰不想有一個溫暖的家?誰不想有一個團圓的家?卻為何從秋走到冬,從春走到夏?天上的異象不能違背,保羅的一生我們當效法。看靈魂為寶貴,日日奔波,走到那裡,那裡就是我們的家。」





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

來源網址:
http://www.nkec.org.tw/group/html/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