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說起─南京堂歷史掌故 南京堂獻堂56週年感言 鍾榮凱 2009.06.14

從頭說起─南京堂歷史掌故 南京堂獻堂56週年感言 鍾榮凱 2009.06.14

上週日參加崇拜後於教會前公車站遇見一位帶著寶貝兒子的教會姊妹,趨前 一問:「妳參加我們教會多久?」,回答說:「我是一九八九年在本堂受洗的。」,她問:「那你呢?」回應:「我是許昌街青年團契時代加入的。」,對方一臉茫然,我才驚覺「代溝」的存在,連忙解釋教會的緣起,不及細說,公車已進站,揮手再見。

看本週刊首頁的記載,就知本堂是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獻堂,至今年是56年,實際上應從一九四六年本教會前身「許昌街青年會青年團契」成立時起算,到現在是63年。

下面的題目是大家最常聽見或心中想問的:

* 青年團契是怎樣成立的?
台灣光復於一九四五年(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灣總督簽約投降,在中山堂光復廳,是該廳命名的由來,以後10月25日叫『光復節』,現在已取消了)。之後許多大陸來台的軍公教人員及學生需要有一個用國語聚會的地方(長老教會早就由加拿大來北台灣宣道,用閩南語),所以由多位有感動的弟兄姊妹發起,借用許昌街青年會成立青年團契定期聚會。

* 當年團契是怎樣的組織?成員如何聚會?形式怎樣?
記得是互推幹事、執事,也沒有「主席」,講分工合作,也講一人作數事奉,如佈置(包括搬桌椅上下樓)、打雜、文書、發單張、招待、探訪、傳道、領會、探訪監獄、參加詩班事工,十項全能;沒有傳道人出身或神學院背景或教會牧師資格。聚會程序及事工都仿當時一般教會形式。

這時最突出的是吳勇弟兄,他本是新加坡華僑,少年時參加過反英行動,不容於當地政府,以後到廈門當中學教師,台灣光復後到台在省鐵路局上班,其後組織青年團契一直發展為本堂。吳弟兄早年患癌症開刀,醫生宣佈已到末期不必再治,卻蒙神保住,再活了幾十年,終身為主作工,這是眾所周知的故事,也是本堂開端最重要的見證。

* 為什麼有人稱本堂為「南京東路國語禮拜堂」?
本教會從來沒有使用過這名稱。成立不久的「青年團契」有一陣因許昌街青年會場地使用不便,曾借用中山南路、濟南路口的「國語禮拜堂」聚會(該處在日治時代屬日本人的教會),後來本教會在南京東路建堂,聚會以國語為主,因此不少人叫我們為「南京東路國語禮拜堂」,其實以後本堂也設台語禮拜,並延伸為今日的「長春堂」。我們正式名稱是依法在政府登記的「財團法人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 本堂當初是個外省人的教會嗎?
也不正確,如前所述,發起組織青年團契確是一批大陸來台的軍公教人員及學生,但亦有甚多本省籍包括原住民的契友,尤以從南部來北就讀公園路台北女師的大批女生都是熱心參加聚會及詩班的成員,後來才陸續散開。如當時女師的陳淑文,日後成為長老會東門教會鄭連德牧師的「牧師娘」,後移居美國,其子鄭英兒是台灣長老會總會的總幹事。早期契友包括各界基督徒人士,如來台接收的「前進指揮所」警備部副參謀長范誦堯少將,及以後來聚會的警總參謀長柯遠芬中將,台省府各單位、美國駐台領事館、美援公署、美國新聞處、農復會的職員,大陸各教會遷退來台的教徒,以及來台就學就業者,都向團契匯集。

* 從青年團契蛻變出來的是南京東路堂還是林森南路堂?
最先有人提出林南堂是承接青年團契的是林南堂成立五十五週年特刊,把團契成立年份加上林南堂建立年份一併計算,當時筆者看到甚為詫異,海內外原契友多表不解,因為當初由許昌街青年會到南京東路建堂稱為「新堂」沿用至久,脈絡從未中斷。筆者特於二○○一年七月份「信息與靈聲」月刊發表一文予以澄清,證明林南堂的「出現」,係在南京東路堂之後,茲再複述理由如次:

1.、一九四六年四月青年團契成立。
2.、一九五三年六月南京東路堂成立,稱「新堂」,原團契部份會眾仍借許昌街聚會。
3.、一九六一年八月南京東路堂附設台語禮拜(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分植成「長春堂」)
4.、一九六四年七月永和堂成立(由許昌街植堂)
5.、一九七○年一月青潭佈道所 以至 一九七六年七張禮拜堂(由許昌街植堂)
6.、一九七六年十二月林南堂成立。

從各堂成立日期即看出演變的歷史事實,各堂同是一家人,不必認誰是「嫡傳」,每一堂的週年紀念,應以其成立日期起算,毋庸置疑。

教會是信徒地上屬靈的家,也為著見證基督、傳揚福音而設立。上一輩的教友目睹團契如何搬到南京東路,吳勇長老全家都在南京東路居住成長,後來遷美,夫婦回台時仍在「新堂」出入聚會,甚至最後吳長老決定長期住美,離台前將保存多年的南京東路堂珍貴歷史照片一批親交本堂王寓文長老,後來都用在海報、刊物等媒體上,足見本堂是青年團契後最先成立的重要基地。以上的見證,獲得早年「無役不與」的楊洪業契友(現居美)及其它海外同輩的旁證,幾年前林森南路堂有一座談會邀多位長老談教會歷史,惟出席者除王長淦長老外,其他人士多是「歷史後半段」的參與者,聞楊弟兄也曾被約沒成,五、六十年前的往事,記憶難免錯漏,希望大家從此以史實為準,建立對我們大家庭的認識。

查詢其它....more 查詢其它....more
[ 回到 TM1 葡枝園地 生命見證 | 查詢其它....more | 列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