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嗎?(上) 謝清傑 2012.07.22

講壇 你在家嗎?(上) 謝清傑 2012.07.22
讀經:使徒行傳二章41~47節

有一位郵差送信的時候,看見那一家的門口站著一位小孩,郵差就問他說:「你爸爸在家嗎?」小孩說:「在啊!」於是那位郵差就去按門鈴,他按了好幾次,都沒有人來開門。他就會回頭問這個孩子說:「你不是說你爸在家嗎?怎麼沒人開門呢?」那孩子看著他,慢慢的說:「我爸是在家,但你按鈴的那一家不是我家。」

假如我們問一個基督徒:「請問教會是不是你的家?」十之八九的人大概都會說:「是,教會是我的家。」這已經成為許多基督徒對教會的固定看法,甚至還有教會取名字的時候,就說這是××之家。我想很多人對於「家」的觀念都很清楚;家是一個避風港、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家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家是一個不用拘束的地方等等。因為我們腦海裡所呈現的家,就是我們從小生活的地方。家裡的人大部分的時間是固定的;有父母、有弟兄姊妹、有兒女、或是其他的親人等等。而自己家裡的習慣、或是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以前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飲食習慣不一樣。有些家庭喜歡古典音樂、有些家裡喜歡綜藝節目。我們在自己的家裡覺得很舒服,因為對我們自己來說,我們的家是自然生成的。我們從小就出生在這樣的環境裡,從小就認識家裡的人,我們已經習慣了家裡的作法、看法、家裡的文化。

但是如果把教會當做我們的家,這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因為教會裡不是我們從小就熟悉的人,教會未必是我們成長過程裡一個倚靠的地方。教會可能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場所,有一些我們很熟的人,但是我們是不是真的有家的感覺、有家的實際?這是今天要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教會是我們屬靈的家,那麼,我是不是真的在這個家裡?

使徒行傳二章記載了當時的教會生活,大家一定看得出來,當時的教會生活和一般人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雖然他們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每一個加入這個群體的人,都很快地融在這個家裡。

一、教會生活基於新的生命
我要把當時這一群人的屬靈生命分幾個階段來看。第一是他們生命改變的階段的,也就是從一個不信主的人,成為一個基督徒的階段。這些人本來不是神家裡的人,後來因為聽了彼得所傳的福音覺得扎心,就領受了彼得的教訓,受洗歸入基督,成為神家裡的人。也就是說,神救了他們,把他們從世界上分別出來。他們有一個新的生命在他們裡面,如今活著的不再是他們自己,而是耶穌基督活在他們裡面。

我們在座的基督徒都受過洗,我們也知道受洗之後就要有教會的生活。當我們接受洗禮的時候,就是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死,那一個舊的人應當像是死掉的一樣,我們要從耶穌那裡領受一個新的生命。換句話說,我們進入教會之後的生活,是以這個新的生命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透過教會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不斷地成長、茁壯。

當這些初代教會的人領受了這個新生命之後,他們就開始投入教會的生活。他們一面持續不斷地接受,並且遵守使徒的教訓。一面又過著團契生活,他們彼此交接、擘餅、讚美神等等。所以教會生活不是跟世俗一樣的生活,教會生活是一群重生得救的人,在聖靈的帶領下分別為聖,按著神的心意生活,所展現出的一種屬天的生活。神所給人的新生命,使一個屬神的人願意跟其他屬神的人一起追求豐盛的屬靈生活。

他們如何藉著教會生活,使這個新生命不斷地成長呢?42節說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很明顯的,這是真理的聖靈讓人願意追求神的真道,並且遵行神的話。那麼,他們如何實行神的道呢?就是在他們每天共同的生活中。從這段經文裡,我們可以看見他們願意與人分享、願意彼此服事、願意彼此幫補、願意彼此聯合。於是,這些人因著一個新生命進入了神的家,也因為這個新生命得到更新的生命。

神給我們的新生命需要神繼續地澆灌,神的話要持續不斷地進到這個人裡面,並且要從人與人真實的接觸中,體會並且實際的遵行神的話。我們才能不斷地被更新、被操練。結果不僅是個人得到神的豐盛,也使整個群體更屬靈,更能被神所使用。

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思想一下,從學習聖經和團契生活這兩件事來看,我們有沒有把自己分別出來,在神的家中得到屬靈的長進?我們願不願意讓神的話不斷地澆灌在我們心裡?並且透過肢體相交的過程,行出神的道?神給我們的新生命,有沒有因為我們的教會生活越發的長進、成熟?

二、 教會生活基於以神為大
其次,就是他們信主以後的屬靈生活。他們天天地生活內容是什麼呢?從這段經文,我們發現他們的生活是以這個信仰,或是以神為中心在生活。他們遵守使徒的教訓;就是學習神的話,他們彼此交接、祈禱、一起用飯、擘餅;而且是「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並且還凡物公用、把田產賣了,然後「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總而言之,他們的心思意念,以及對生活事務的處理,都是以神為中心。各位,這就是尊神為大的生活。也就是說,教會生活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讓我們成為一個以神為大的人。

在教會裡所從事的都是屬靈的活動。以這一段歷史來看,他們當時一起敬拜神、一起讚美神、一起上主日學、一起禱告、一起擘餅、一起傳福音,並且真實地彼此相愛。這些活動,我們同樣可以在今天的教會裡找到。儘管教會大小不同,會讓這些屬靈活動有程度上的差異;大教會可以有很多堂的主日學,小教會也許只有一堂。但每個教會都會有這些屬靈活動。

為什麼要這些活動呢?因為教會必須使一個信徒成為尊主為大的人。所有的屬靈活動都是向著這一個目標。如果我們上聖經課程,學了很多的聖經知識,卻越來越藐視神。或是如果我們唱詩,是在炫耀自己的歌聲,或是音樂的技巧,這就不是我們要的。

43節說「眾人都懼怕」。「眾人」就是那些聽了彼得的話,新近蒙恩的信徒。這些新的信徒看見神的工作,於是心中對神產生崇敬畏懼的心。我們發現,原來這些人在神的家中可以這樣生活,是因為對神的敬畏。

如果這些人不是因為尊神為大,怎麼可能放下原本的生活方式,過著一個全然屬神的生活?今天各地教會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很多基督徒沒有把神放在第一位,沒有把教會生活放在第一位。所以,讓很多教會沒有動力,或是在靈裡越來越軟弱。

我在美國牧會時,那是一個麻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的教會。在所有的主日服事中,有一項是影音的服事,有一群負責這些事情的同工,用輪流的方式來管控影音的器材,當中很多是在研究所唸書的學生。他們幾乎每一周都是聚會開始前五分鐘他們才到,然後慌慌張張地在準備各樣的器材,連當天要用的簡報檔案,都是在匆匆忙忙地在預備。甚至有時還遲到,影響整個聚會。如果你問他為什麼?他會回答因為考試唸書、因為在實驗室裡作實驗、因為跟同學聊天等等,結果早上起不來。這不是把神的事放在第一位、這不是尊神為大,這不是我們過教會生活的心態。

我還遇過一位教會的同工,說到他們教會建堂的經歷,建堂大概要將近一千萬,而他們的會友大人小孩一共只有50幾位,都是一些已經退休的人,或是一般的上班族、菜籃族,都不是很有錢的人。因為人數少,大家彼此都很熟,對每個人的經濟能力彼此也都清楚。當他們推動建堂奉獻的時候,這位同工看見大家的奉獻,他眼淚都掉下來了。因為他知道某某人奉獻的,就是他的退休金,某某人奉獻的,就是用來養生的錢。有一位姐妹,她是一位寡婦,有三個還在唸書的孩子,還有年老的婆婆需要照顧。她替人做家事、洗衣服、帶孩子,收入很有限。這位同工看見她奉獻的是一包首飾,一問之下,那是當時她結婚的時候,他先生打給她的首飾,她全部拿來奉獻給教會。這是尊神為大。

因此,我們在神的家裡生活,我們要有一個心態,就是要讓自己越來越敬畏神、越來越以神的心為心、越來越看重神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弟兄姊妹,我們要把神當做是最重要的、把神放在第一位。(下期待續)
查詢其它....more 查詢其它....more
[ 回到 A-3 2011年講台記錄 | 查詢其它....more | 列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