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發展異象(下) 沈明鋒 2005.11.20

講壇 教會發展異象(下) 沈明鋒 2005.11.20
策動教會發展
我們要如何來策劃、推動整個教會的發展?可以思考幾個層面:

(一) 掃瞄內外環境—察覺需要;前面有說到,歷世歷代教會的挑戰,就是要將不變的真理運用在多變的環境中;所以我們要對現今教會內外環境加以掃瞄,才能察覺真正的需要。我們不難發現台灣的人口結構在快速老化中,所以同工們在規劃教會事工發展時,就要看見這樣的需要,預先做出好的規劃。另外婚姻、家庭問題日趨嚴重,教會中單親的家庭越來越多,過去同工們看見這些人的需要,就成立了「路得讀書會」,參加的人得到許多實際的幫助,目前「路得讀書會」有很好的成長。如果我們沒有察覺這群人的需要,沒有為他們規劃團契的生活,沒有給他們適當的教導,將會帶來許多的問題破口。在台灣社會、經濟快速轉變中,有許多新貧家庭的產生,他們是真正的貧窮,甚至三餐不濟,小孩繳不出學費,經濟發生極大的困難。這種種的需要,我們看到沒有?不久前到大陸出差,也同時探望在大陸工作的弟兄姊妹;上海地區在兩年前就成立了家庭小組,參照教會家庭小組模式運作,小組人數多、聚會穩定,可說是我們教會凝聚力最強的家庭小組。他們每週聚會、互動良好,小組成員間彼此幫補、代禱,經歷神的作為,就像初期教會的模樣。在東莞地區,我們也開始招聚一些在當地工作的弟兄姊妹,將要成立新小組,讓他們可以一起讀經禱告、分享生活。越來越多弟兄姊妹因為實際的需要,到了對岸那邊工作,以後陸續在不同的省份,我們是否也能滿足他們的牧養需要?當我們談到教會發展的時候,不是侷限在過去傳統方式就可以,隨著小群體的不同需要,教會事工也要多樣化,為他們預備適合的小組或團契,甚至在不同的時點,為他們安排敬拜事奉。

(二) 檢討分析現況—發現問題;所有教會的事工都必須透過檢討分析,才能真正發現問題與破口,隨時做改善的對策。例如暫遷新址後,主把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本堂主日敬拜四堂聚會人數曾超過千人,除了感謝神,還要思想其中到底有多少會眾是活的基督徒。啟示錄提到:神對撒狄教會說,按名說你們是活的,其實你們是死的。這麼多的弟兄姊妹,他們靈命的光景是活的、還是死的?我們擔任長老、傳道、執事的同工們,須要注意這樣的問題,並且幫助他們活過來,這也是我們的挑戰。

(三) 持定核心信念—認知價值;推動教會的發展,不要忘記雖然外在環境改變,但我們信仰的核心,卻是不能改變。在我們一切活動中,若沒有與信仰核心價值接軌,那我們所做的就與一般社團無異。我們的事工若與信仰相連結,我們所作的才有價值,才能合神心意。在許多所謂的基督教大學、基督教醫院、基督教團體…中,似乎已經完全看不見神的地位。今天我們在教會推動現代人生活講座、英文班、長青學院、社區工作…我們所作的一切,要常常反省是否離開了信仰的基礎,而失去了真正的價值。教會所推動的一切事工,必需與建立教會、廣傳福音接軌,才有其永恆之意義。

(四) 描繪未來願景—清楚異象;我們必須清楚教會的發展異象,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我們是否能描繪三年、五年以後,南京東路禮拜堂的光景是什麼?教會長久以來被土地的問題所困擾,如今土地的問題可以說已經解決了,但我們的目的不單單是取得土地而已,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什麼樣的教會?我們不要忘記上帝在教會的心意,如果我們思想南京東路禮拜堂的運作,我們要趕快規劃推動一些事情,但要做什麼事情呢?

(五) 確立具體目標—明訂基準;三年以後舊址會堂改建完成,我們須要有更多的人出來配搭事奉。因此需要確立人才栽培目標,有更多的人被裝備,帶出更多委身的個人及家庭;我們必須更有方向、更有系統、更有規劃的來作這些工作,這是我們馬上要面臨的挑戰。現在教會的事工趨於多樣性、複雜性,與傳統的教會運作模式不同,例如惠林成長中心及長青學院的事工,有對外收費的情形,而在收與支之間,我們就應該建立良好的會計、出納及零用金制度。這些行政的運作都是過去較不熟悉的,然而卻是必須要做的。當事工不斷向外推展的時候,這些制度化的工作就需要先建立起來。

(六) 規劃最適策略—睿智取捨;談到策略規劃,簡單的說就是要知道重點、取捨。有些事情不是我們南京堂該做的,因為資源是有限的,所有人力、財力,都應當用在最適切的地方,這種作與不作的取捨就是策略。比方說,有人建議教會要有台語敬拜,然而除非神有特別的帶領,不然我個人不認為本堂該有台語崇拜。因為語言只是一個工具,不是用來作為人群分別的;好比建巴別塔,因為人的心不對,當時神就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分散;但五旬節聖靈降臨時,使徒就說起別國的話來,可見語言不應該也不會成為傳福音的障礙。今天在台灣,除極偏僻鄉村的高齡人士或許仍會有困難,否則國語(普通話)應該可以完全的通用。然而因著福音使命,教會的確可以成立屬於各種鄉談的小組,來拉近彼此的距離,像台語福音小組、客語福音小組…。因著資源有限、同工有限、場地有限,我們不能把同工累倒,所以我們並不須要成立台語崇拜、客語崇拜、英語崇拜。如果真的有聽不懂國語的長輩,就建議他們去長春禮拜堂聚會,如果有老外來,就請他們去懷恩堂聚會,這才是合適的作法。我們應集中一切的資源,做屬於本堂該做的事,這就是我們的發展策略。為了什麼呢?為了更有果效地建立教會、廣傳福音,也求神賜我們智慧,做出正確的取捨。

(七) 落實行動方案—確實執行;我們談了很多,就是要能執行,如果沒有執行,一切都是空談。我們尋求神的心意以後,就要切實去執行。當聖靈要我們向前行,我們就當前行;當聖靈要我們等候,我們就當安靜等候;我們要學習按著聖靈的引導行事。感謝神,讓我們與祂同工,我們要尋求神在我們身上的帶領,讓我們的教會能均衡發展,能經歷聖靈的同在與引導,讓我們在神的話語上紮根,透過聖靈的提醒,行在神所喜悅的路上。也求神幫助我們,常常注意弟兄姊妹的需要,不至因為我們的疏忽,使弟兄姊妹獨自受苦。就像使徒行傳第六章記載,初期教會因為疏於照顧寡婦而產生抱怨,就設立七位執事。教會的傳道人、長執、同工各有各的分工,把神託付我們的職分盡忠職守外,我們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關心別人的事。按著聖靈的引導,關注弟兄姊妹真正的需要。聖經教導我們,有愛心也要有見識,行善行在當得的人身上。現在社會有太多不法,我們當如何做,需要神給我們智慧。教會舊址改建後,因為是捷運站出口,來往的人發現有教會便容易進到教會來,我們是否預備好來接待他們?這也是我們的挑戰。現在像在社區裡長大的孩子,與在教會裡長大的孩子就顯得格格不入,他們要溶入教會好像很困難。其實,按照聖經的教導,神已經把外邦人與猶太人間隔的牆拆毀了,為什麼今天在教會裡還要用語言或者各種成見築起一道一道的牆呢?這是值得我們思想的。如果我們現在沒有辦法接納目前社區這些事工,等到回到南京東路二段改建後的教會,我們如何能夠接納來自四面八方完全不同背景的人?神在我們身上的心意是什麼?託付是什麼?我們該如何預備?聖經說:傳好信息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今天所有來到教會的人,他們破碎的心靈需要安慰、需要醫治、需要幫助,我們能夠給他們真正須要的幫助嗎?回到像初代教會一樣,每一項功能都整全的發展,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在神面前所當學習的。

神必賜福
感謝神,我們與神同工,知道來到神的面前支取力量,也相信祂的恩典是夠用的。當我們有願做的心,神必悅納。我們到神面前尋求教會未來發展異象時,我們到底當做什麼?相信聖靈必會引導我們、預備我們。感謝神賜我們每一位,在神永恆榮耀的計畫裡、在教會的建造上有份,求神幫助我們所作所行都能合神心意、討神喜悅。(2005年新舊長執特會專題)

查詢其它....more 查詢其它....more
[ 回到 S05 2005年主日講台信息 | 查詢其它....more | 列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