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樹下彈琴─病房內外的心得 鍾榮凱 2009.05.10

葡枝園地 黃連樹下彈琴─病房內外的心得 鍾榮凱(南京東路前詩班指揮) 2009.05.10

本文題目意義為何,暫且按下不表,最近一個月內醫院進出六次,兩次是「鍾媽」開白內障,我則是心導管手術,像許多年長男士一樣,裝了支架兩枚。
所謂「動手術」自然不是好玩的,小時候讀過孝經,首句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長大以後又從聖經得知:「身子是神的殿」,要好好愛顧,怎可隨便切割呢?這種思想也可譏為迂腐,畢竟手術也是為了要身體好。不過無論醫術如何進步,說沒有痛苦是騙人的,自稱為基督徒的我等真的有別人所無的「定力」嗎?

病房內外故事數則:
1.禱告是唯一的依靠:媳婦牛月蘭領禱,迫切祈求神幫助主治醫師有穩定的技術,鍾媽媽在開右眼時遭遇困難,多花比平常一倍的時間,二週後又開左眼,只用比前一半的時間,順利完成,連主刀的「女強人大夫」也展開笑容說:「為什麼這次來這麼多家人(來陪),上次都沒來?」鍾媽這次精神很好,回答:「不對,他們上次也有來,因為怕你兇,不敢見你!」,這位主任也是基督徒,鍾媽一再謝她,她回答說:「不要謝!多講了就是假的!」

2.和護理人員的對話:護理人員工作重但很專業,與眾多病人相處本來是很乏味的,鍾媽最愛稱值班護士為「美女」,常使對方精神為之一振。在我住院中,有天護理來作例行的量血壓,說:「是不是每次我來量的時候你的血壓都會升高一點?」我回應:「你講對了!」在場聽眾(室友與陪同者)無不同聲一笑,原來病房中也不需要那麼沉悶的。

3.探病的額外收穫:本教會傳道徐瑩光姊妹偕邱小鳳姊妹來訪,我手術後回房睡著,想掙扎起來「會客」未果,她們甚為體貼,就站在旁唱詩禱告,既感動又抱歉。她們離開後,我的「室友」和我聊了一兩個鐘頭,這位病友是個營造商,本次住院做心導管手術是第三次,平時工作壓力大,有憂鬱症,這次入院,心中非常不安,徐傳道唱詩時,雖一簾之隔,其實他也在聽,他說從前唸過教會中學,對詩歌、禱告並不陌生,至今不忘,雖沒信任何教,但知有位主宰存在。我說,若早知你喜歡聖詩,我應請她們唱「祂必看顧小麻雀」,上帝連一隻小鳥都照顧周到,我們有何憂慮?第二天我出院,掛念這位朋友,打個電話去病房找他,原來他已順利做完手術出院,他這次一定得著保守,徐傳道這次的探訪其實是傳道到我隔壁去了,想不到的「旁效」吧!

4.又想起盧祺沃牧師的提示:故盧牧師,同教會中學比我高六班,是大力協助本堂的創建者,曾住美國佩戴聖經會駐台代表,老總統士林官邸凱歌堂主牧,多年前我左膝蓋開刀,盧牧師前來探視,留下一句我永遠難忘的話:「我們所遭遇的痛苦何能與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受的痛苦相比。」我們開刀再痛也比不過祂當年的痛。願把這句話轉贈給接受手術的朋友們。

5.老詩班班友歌聲見證:早期詩班主要獨唱者之一吳興柔現居美國,來電話慰問我們,她年來與癌症搏鬥,治療多次,算是把腫瘤「鎮定」使勿再蔓延。她在美參與建堂、傳道,現在每一場合都獻詩,說了說了就在電話中唱一首給我聽,說:「你看我的聲音還在吧!」不但在,還十分有力量,不減當年,說打算九月來台,我要她來教會獻詩,唱下面兩首或選一,其一是Because,是當年教會很多婚禮都請她唱的曲子,另一首就是她拿手的「祂必看顧小麻雀」,吳說「我一定來但不必公告,到時我會自行上台。」語中充滿了勇氣與信心。
結論:講了半天,只說明一件事,基督徒所以不會懼怕,就是因為有了主,別人不明白基督徒還可以「苦中作樂」,這就是所謂「黃連樹下彈琴」,借此諺語一用。

(附註:黃連是一種中藥材,味極苦,能解毒,治氣喘;尚有一諺:「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與此同源。)

查詢其它....more 查詢其它....more
[ 回到 TM1 葡枝園地 生命見證 | 查詢其它....more | 列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