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堂感恩 主恩更多─側寫搖籃班 陳純純 2011.07.31

獻堂感恩 主恩更多─側寫搖籃班 陳純純 2011.07.31

編按:本堂主日崇拜即將遷回二段原址新建大樓,主日的「搖籃班」也將同時移至新大樓二樓的專用房間。

掐指一算,我進入搖籃班服事至今,匆匆已走過了十二個年頭。

其實,我會和搖籃班扯上關係,也是拜小孫女漢娜之賜。民國八十九年,小女悅平還住在漢城(今名首爾),她一年總有好幾次帶著才一歲多的漢娜回台與我們團聚。主日全家到教會參加崇拜,就輪流由我或她帶著,特別怕生的漢娜到搖籃班,得閒的人才去參加聚會。

每個禮拜天,在搖籃班總看到王師母和子美,一堂又一堂地照顧幼兒,任勞任怨從不喊累,還有其他同工也是全心投入,深受感動的我,也就這麼一年年地參與其中。

後來,教會從南京東路二段搬到三段,聚會堂次也增加為四堂,受託的嬰幼兒既多,當然須要更多同工加入。目前,第三堂崇拜時,三歲的幼兒另組一班,由張召雅姊妹負責,帶讀說故事、做活動,所以第三堂搖籃班的幼童,會比第二堂少了許多。

在一個多小時的照顧中(有的同工連看好幾堂),從哄抱、餵食、換尿布、排難解紛、誘導、看圖說故事到陪著玩遊戲,乍看雖是細碎煩瑣,事實上卻是嬰幼兒,日常生活的縮影。天底下哪個母親,不是如此細膩地陪著自己的心肝寶貝,一一走過?搖籃班同工,也樂意在週日,扛起這甜蜜的負荷,讓媽媽們能專心參加聚會。往往,看到小小孩嬌巧的身影凝眸、轉身的可愛模樣,或聽到稚兒天真的童言童語,在付諸一笑中,所有的辛勞也跟著飛逝啦!

自從陳箕梅姊妹擔任搖籃班執事以來,每年均利用第五週的週日下午,開同工會或舉辦親子活動,以強化肢體溝通或親職教育。除此之外,舉凡幼兒圖書及玩具的添購、嬰兒被褥及同工制服的清洗、玩具的消毒、場地的清潔、麵包乾的烘焙等等,幾乎都有固定同工的偏勞付出,求主記念做在這些「最小的」身上的勞心勞力者。

回溯搖籃班成立至今,已有三十二個年頭了─時值一九七九年,鍾李兆璋姊妹剛從美國回南京堂,她看到教會在副堂裝個擴音器,讓帶著幼兒的媽媽,到副堂聽道,但稚子既多,各種狀況勢必難免,母親在疲於照顧之際,哪能專心聽道?

鍾媽媽心有不忍,學兒童教育的她,力主教會應成立搖籃班,俾使媽媽心無旁騖地參加主日崇拜,奈因當時教會諸多考量,鍾媽媽建議未獲採納,她乃毅然與張光正弟兄,集資購置二架冷氣機,裝在二樓二0二室,並央求王師母及陳建中太太,傾三人之力創辦搖籃班,其後承蒙張世民之母,張羅縫製粉紅格子的同工罩衫,沿用至今。

鍾媽媽極愛幼童,有個叫Yudy的男童,在鍾媽媽因身體不適,休息數週後重回教堂聚會時,開心又關切地問她:「鍾奶奶,妳去了哪裡?我兩次到樓上妳家(他以為鍾媽媽住在搖籃班裡)找妳,妳都不在呢!」鍾媽聞言,紅了眼眶,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長淦師母配搭服事了二十幾年,從不間斷。事前還要在家中預烘麵包乾,到時候讓孩子們有香噴噴的點心可吃,看到小寶貝愛吃的模樣,王師母的臉上總是笑容盈滿。自從王長老身體違和,烤麵包乾的妙招,便由子美獨攬了去。眼看她們母女倆人在搖籃班的長期付出,神必定格外記念。

當然,也很感謝三十多年來,有感動的姊妹(還有弟兄)的配搭服事,當這些搖籃班的孩子,一個個身量與智慧一齊增長,心中真有莫大的喜樂,願神賜福那些默默耕耘的奉獻者。

查詢其它....more 查詢其它....more
[ 回到 TM2 葡枝園地 事奉心得 | 查詢其它....more | 列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