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餅二魚糧食的神蹟(下) 陳正宏 2017.04.16

講壇 五餅二魚糧食的神蹟(下) 陳正宏 2017.04.16
讀經:約翰福音六章1~14節

供需背後,牽涉到的就是消費。我們活在消費的時代,有很多的需要,我們會消費。我們消費得到了東西,就需要更多錢,來滿足我們的需要和消費。

我們要很小心,信仰當中的消費現象。今天一個教會之所以能夠聚集更多的人,因為這個教會能夠滿足大家的需要。感謝主,神很恩待南京堂;南京堂的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很多的教會沒有那麼便利,包含我牧養的教會。我的教會位在桃園,一棟大樓裡面。我們要想辦法幫會友租到車位,但是車位再怎麼多,都不夠。很多教會如果沒有車位,就沒有會眾,會眾會去找方便的地方,會眾會去找能夠滿足他需要的教會。

教會應該供應弟兄姊妹的需要,但會眾用消費的心態,來過他教會的生活。造成越大的教會,人越多,因為越大的教會能夠提供的越多。台灣有更多小教會,人越來越少。小教會資源少,沒有辦法去滿足這些人的需要。

投影片上供需消費的圖畫中,有兩群人,比例差距很大。第一群有一萬人,跟隨耶穌,他們跟著耶穌,是要從耶穌那裡得到更多、更多、更多,但是他們最後是放棄掉耶穌。第二群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卻非如此。

腓力和安得烈是供給型的門徒,不是需求型的門徒。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就是跟著耶穌給人吃的門徒。雖然只是少數,但是神用這少數的人影響了整個時代。

我們作為基督徒。是的,我們有需要,我們信靠神,但不把重心放在需要上。我們應該禱告說:主啊,我們跟隨祢直到如今,但願主袮讓我成為一個供給的門徒。供給的門徒是以神、以基督為中心,不是以自我的需求為中心。主啊!讓我給,讓我看見有需要的地方,讓我給。有時是金錢上的給,慷慨幫助有需要的人。有的是陪伴,陪伴一位生病的人,陪伴一位精神上有障礙的人,陪伴一位老人,陪伴那些心裡沒有盼望的人,這些都是供給,主要我們成為這樣的門徒。

不知有多少人是不斷地需要得滿足的會友?還是有更多的人說:主啊,來到祢的教堂,我們就預備好,被祢差遣去給。我們可以更多去幫助、改變這個世代,除非我們每個人都跟神禱告:主啊,給我資源、給我力量、給我心志,讓我像腓力和安得烈一樣,尋找各樣的資源,去服事祢、服事這個世代。你預備好了沒有?

1818年,費城有一個小小的教會,教堂小到無法容納大部分信徒。有一位小女孩,有一天要去教會上主日學,因為地方太小,她擠不進去。小女孩就很難過說:我今天上不了主日學了。當她這樣說的時候。正好被教會的牧師聽到。牧師很憐愛她,就把她抱在身上,擠呀,擠呀,擠進去,讓她有機會上課。

過了一個禮拜,牧師在路上遇到這位小女孩。牧師很喜歡她,就對她說:等到教會有錢,我們就蓋一個比較大的教堂,還有一間比較大的主日學教室,讓像妳這樣喜歡主日學的兒童,都可以來聚會。牧師這樣跟小女孩說,或許牧師只是說說而已,可是這位小女孩聽進去了。

但是,這位牧師最後一次遇見這位小女孩,是她生病垂危在家裡面。小女孩的父母請牧師到家裡,他看著小女孩離開這個世界。追思禮拜結束,小女孩的母親帶著一個破舊的撲滿來找牧師,說:牧師啊!這是我的小女兒非常純真的願望,她希望把這個奉獻,成為教會建堂的需要。

牧師打開,有美金五毫七分,很少的錢。但是牧師很受感動,有一天把五毫七分換成57個小錢幣,然後放在講台上面,跟會眾說小女孩的故事和她的心願。牧師說:這57個小錢,我們要義賣,你願意用多少錢買,你自己決定,然後來圓小孩的夢想。

那天,57個錢幣都被買走了,得到250塊美金,但有54個銅板被奉獻回來。牧師就把54個小銅板保留下來,把250塊美金換成小的先令,繼續義賣。結果越滾越多、越滾越多,到了三萬元。這個教會終於有一筆錢,準備要找一個地方蓋夠大的教會。

他們去找地主,地主說,這塊地要賣3萬元美金。他們一想,我們只有3萬元,全部拿去買土地,就沒錢蓋建築物了。他們很為難,但是牧師想到小女孩的心願,就去找這位沒有信主的地主,說了這個小女孩的故事。地主很感動,說:我願意降價,賣你兩萬五千元美金;其中你們一萬元貨款給我,另外一萬五千元,我就義賣買了54個小銅板;你們給我這54個小銅板,就算一萬五千元美金。

神恩待,過不了多久,這個教堂建造起來。如果你到了費城,那裡有一個浸信會,教堂很大,可坐3千3百人。他們也蓋了好撒瑪利亞人醫院,也成立了一個大學,Temple University天普大學,醫院旁邊蓋了一個主日學大樓,主日學大樓裡面放了這位小女孩的照片,還有這位牧師的照片,作為一個紀念。原來我們今天所有的一切,豈不是因為一位小女孩,她奉獻了五毫七分,就成就了今天的局面。

弟兄姊妹,但願我們學習,我們跟上帝、跟教會之間,不是供需之間的契約關係。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和上帝、和教會之間是存在著一種愛的立約關係。在這愛的立約關係中,每一個人都在這個教會成長、預備,讓我們可以被差遣,去成為供給別人的人。這是我們生命真正可以蒙福、得豐盛的秘訣所在。
(二月5日主日證道)

查詢其它....more 查詢其它....more
[ 回到 A-3 2011年講台記錄 | 查詢其它....more | 列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