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異象、使命 賴建國 2004.10.17

講壇:時代異象使命 賴建國
讀經:以賽亞書六章
教會每年九月第一週是差傳週,崇拜信息亦配合講有關差傳方面的真理。然而差傳最重要的就是人,有合適的人才有可大可久的差傳事工。今天特別從以賽亞先知蒙召事奉來看差傳。

一.迷惘的時代:先知以賽亞和其他同時代的先知責備當代的罪:
1.社會上的罪:首領屈枉正直,魚肉百姓。先知譁眾取寵,偽報平安(彌三5∼11)。因而賄賂公行,正義不彰。為富不仁,欺壓貧寒。驕奢淫逸,買賣不公(賽二,彌六9∼12))。罪惡充斥,忘記真神(何四1∼11)。

2.宗教上的罪:就是有虛浮禮儀,卻無敬虔實質(賽一11∼17)。因為神特別痛恨以敬虔外衣遮掩罪行。真敬拜應帶來生命的改變,真禱告應產生愛心的行動。

3.道德上的罪:以賽亞責備百姓拜異教邪神,因為其中充滿淫穢。亦責備他們殺真神先知,顯出社會上充滿暴虐。

4.政治上的罪:當時官員百姓熱衷政治,常挾強鄰自重,卻不倚靠真神。特別當國際局勢動盪不安,強敵壓境時(例賽七章亞哈斯王)。

這些雖然是在兩千七百年前先知所講的話,但是到今天,特別是我們在台灣的人,聽起來仍然非常熟悉。舉例來說:

1.社會的亂象:一方面我們有最舒適的捷運,另方面我們的捷運施工時偷工減料,造成三重市卅年來最大的水災。一方面我們稱呼台灣是美麗的寶島,另方面我們在這土地上濫墾濫伐,破壞水土保持。以致台灣一年幾千公厘的降雨量,卻會年年喊水荒。而且一遇到颱風就有土石流,淹沒房屋,傷害人命。一方面我們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電子產業,另方面一些不肖科技新貴卻把公司資產掏空,讓廣大投資人血本無歸(像最近的博達、訊碟、茂矽)。一方面我們有兩岸三地最棒的台灣大學(上海交大的統計),另一方面十年教改,廣設大學,弄到我們的學生整體素質低落(教育部長杜正勝說,怕我們的大學生高中化,研究生大學化)。一方面我們為跆拳道選手在奧運奪得金牌歡呼,另方面我們把歌唱天后張惠妹罵成只要錢不愛台灣的藝人。一方面高喊要消除社會當中的怨恨,另方面又凡事泛政治化,亂給別人戴帽子,造成族群對立,社會撕裂。

2.宗教的腐敗: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原本就已經充滿迷信,恐懼害怕。現在更因媒體推波助瀾,鬼話連篇。結果弄到人心惶惶,處處禁忌,甚麼事也不敢做。以前中元普渡人們藉機大吃大喝,滿足人的肚腹之慾,今年更有脫衣鋼管秀,滿足人的眼目情慾,連媒體也大肆報導。不但沒有超渡亡魂普渡眾生,反倒讓人心敗壞,眾生沉淪。一個社會道德墮落,不一定性道德墮落。但是一個性道德墮落的社會,必然整個道德墮落。

有人稱在西方,宗教讓人有罪感,凡事不敢得罪上帝。傳統中國儒教讓人有恥感,讓人凡事要光宗耀祖,不敢辱沒祖先。但現在在台灣許多人外不懼清議,內不怕神明。既沒有罪感,更沒有恥感。原本宗教應該淨化人心,提升靈性,但是在台灣宗教變成滿足貪婪的手段(求明牌),收買人心的工具(賄選)。難怪許多人視宗教為無物,敬拜神是笑話。

3.道德的沉淪:以前我們的政府抓賭禁娼,現在我們政府公然作莊,發行彩券,號稱公益,其實只是造就了幾十個不勞而獲的億萬富翁,卻賠上了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道德良心,樸實勤奮的美德(父母親不能教小孩不要賭博)。以前台灣追求均富的小康社會,近幾年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變得非常嚴重,最高收入族群和最低收入族群年收入差已到六倍以上,社會上有所謂新貧窮階級的產生。富者益富,貧者益窮,許多人繳不起學費,繳不出健保費。

4.政治的迷思:今年六月華神舉行了「政教研討會—政爭風雲中的教會路線與合一」因為台灣在三月總統大選後,族群撕裂的傷口變得更深更大,基督徒之間也有政治撕裂的現象。雖然現在總統選舉已經過去半年了,許多人心中還是覺得忿忿不平。雖然離下次立委選舉還有三個月,這個時候反而可以較冷靜來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再次確認,創造天地的上帝是獨一的神,除祂以外再也沒有敬拜的對象(出廿1-3)。若我們的安全感、精神寄託或委身的對象,是放在某個政治理想、政黨、甚至是某個政治人物身上,這就是一種政治迷思。就是一個偶像。

有些基督徒信奉一種有基督教色彩的三民主義救國迷思,把理想的中華民國與上帝的國劃等號。既然基督信仰在國民政府一些重要領導者和官員身上發揮過作用,而且國父孫中山先生在1920年代所發表的三民主義,顯示偉大的情懷與智慧,這種政治迷思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即使構成這種政治迷思的部分信念是正確的,迷思仍舊能使人信奉者盲目,忽視執政者的惡行(如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以及使信奉者仇恨不接受同樣迷思的人。[戴德理老師所著《遲延的盼望》把基督化美國的迷思作了很好的解釋。若不能把美國與上帝的國劃等號,當然更不能把中華民國與上帝的國劃等號。]我們要自問,我們自稱是信奉耶穌基督的人,我們對上帝國度的熱心有沒有像我們對政治活動那樣的熱心?我們傳揚福音的熱忱,有沒有像和人討論政治那樣熱烈?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是陷在政治的迷思裡了。[顧其芸:我們教會不是藍的也不是綠的,教會是白的]

另外有些台獨主義的政治發言人,把所謂台灣人分別出來,描述為最善良、最受委曲、與最鄉土的族群。這種說法被稱作民粹主義。這種人有強烈的權威性格,不擅理性思考,卻常搧動情緒。口口聲聲人權、自由、多元思想,卻不肯尊重別人的人權、自由、多元思想。凡事喜歡二分法,不是我的同志,就是我的敵人,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死。但是基督徒若信奉民粹主義,必然的結果就是破壞主內的團契,造成更多受害者。我們不要以血統或受害者的悲情來定義神的選民,因為人都是墮落的,心裡都有識不透的惡(耶十七9)。因此在基督的救贖以外,沒有分別為聖的選民,我們都是可惡的罪人。只因天父施行憐憫,我們才能彼此憐憫。肯定世人都在亞當裡墮落的真理,能教我們謙卑,救我們脫離民粹主義的迷思。

政治只能叫我們看見今生的虛幻,看不見永恆的實際。叫我們只看見地上,看不見天上。但是主把以賽亞在異象中帶到天上,看見永恆的真理。

二.聖潔的異象
1.先知看見上主:高坐寶座上,主的掌權
以賽亞生逢亂世,外有強敵亞述興起,內有政治路線鬥爭。猶大國雄才大略的烏西雅王,曾領導周圍國家形成聯盟,抵擋亞述的威脅。但他在位五十年後崩逝(約公元前740年),卻引發國人一片驚惶。國內長期繁榮遮掩的罪惡,這時都一一浮現。以賽亞嚴厲指責百姓獻給上帝虛浮的供物,雖有宗教的禮儀,卻缺乏敬虔的實意(以賽亞書一10-15);以嘴唇尊敬上帝,心卻遠離神(廿九13)。

國家動蕩不安之際,以賽亞在異象中來到天上的聖所。他見到主高高地坐在寶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這讓他曉得,地上的政權雖有更迭,天上的大君王卻仍統管萬有。

2.先知看見天使:齊聲頌讚神 主的威榮
這時先知注意到一幅攝人心弦的景象,有一群天使撒拉弗(意思是「火焰」)在上帝周圍侍立。他們都有人的形像,卻各有六個翅膀。他們用兩個翅膀遮臉,可能是因為懼怕直視上帝的榮耀;用兩個翅膀遮腳,可能是為免沾惹地上的污穢;用兩個翅膀飛翔,為要迅速執行上帝的旨意。

他們彼此大聲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因他們呼喊的聲音,連聖殿門檻的根基都震動,殿裡滿了煙雲。這些天使有幸晝夜親近上帝,不但未生褻慢之心,反倒益發覺得上帝聖潔尊榮,配得讚美。他們不但自己五體投地,口唱心和地敬拜真神,而且彼此互勉,同來頌讚。三次連呼「聖哉!」不是提供三一神的教義,而是用最尊榮的方式,頌讚上帝的神聖偉大。

3.先知看見自己:深覺不潔淨 主的聖潔
先知初見聖潔的上帝,一如任何正常人的反應,深感自己的不配。他呼喊說:「禍哉!我滅亡了!因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人中間。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六5)他曾大聲疾呼,要同胞離罪歸神。這時更警覺,人最大的危險,是自己不潔,竟來到聖潔的上帝面前。

有人以為以賽亞只為自己的嘴唇認罪,他的認罪不完全。但聖經說: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路加福音六45)言為心聲,先知雖然只提到自己嘴唇不潔,但是以嘴唇代表全人,向主真誠認罪悔改。他不但嚴厲責備同胞種種的罪,更為自己的罪惡,深深感到悲痛無助。

三.宣教的使命
1.火炭潔淨先知
真誠的認罪悔改,必得著真實的赦免。有一撒拉弗立刻飛來,用祭壇上面的火炭沾先知的嘴唇,「潔淨他的罪孽,赦免他的罪惡」。先知要作上帝的代言人,潔淨他的嘴唇,代表上帝樂意使用他作神的出口。嘴唇被潔淨,代表全人被悅納。

這是聖經中惟一一次講到上帝用火來潔淨人。火炭來自祭壇,上面沾著贖罪祭牲的血,象徵血的潔淨。火是熾熱的,象徵上帝烈火一般的聖潔。然而聖潔的上帝,不是在遙遠的天上,而是親自降卑來到地上。祂的聖潔顯現,不是為了滅絕罪惡的人類,而是要除盡人間的一切卑情下品,分賜祂的聖潔美德。

2.大君呼召先知(六8)
罪得赦免的人,才聽得見大君王的呼召。以賽亞這時聽見主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先知惟一當作的,就是謙卑順服的回應:「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就如有一首詩歌所說:「我一生最大的事,就是服事祢。」

上帝不只是聖潔赦罪的主,更是統管全地的大君王。正如祂的權柄高及諸天,差遣天使撒拉弗用火炭潔淨先知;照樣祂也差遣先知,用話語來潔淨祂的百姓。在這裡,上帝的呼召與人的回應巧妙交織,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得著的奇妙平衡。

3.使命託付先知(六9∼10)
上帝對以賽亞的託付,並未隱瞞他使命的艱難:「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彎曲悖謬的世代回轉,絕非易事。先知的工作,絕不浪漫有趣。以賽亞要傳講信息、責備罪惡、警告刑罰,但是無人會留意聽從。百姓心中剛硬,無人願悔改歸主。他們生怕「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就得上帝的赦免。向來虔心歸主的百姓,總是珍貴的少數。

這兩節經文在新約曾多次引用(馬太福音十三10∼16,馬可福音四10∼12,路加福音八10)。好像耶穌所說「撒種的比喻」(馬太福音十三1-9),對於那些心硬的人,多說神國的奧秘,徒增其反感。故用比喻引發其興趣,好進一步探求真理。但是耶穌在耶路撒冷事工結束時(約翰福音十二40),引用這兩節聖經,說明恩典之門已然關閉。保羅在羅馬會晤猶太人首領之後,對堅絕不肯接受福音的人,也明言再無悔改的機會(使徒行傳廿八26∼27)。難怪詩人體察上帝慈悲的心腸,苦苦勸勉眾人:「當趁著祂可尋找的時候禱告祂」(詩篇卅二6),切莫硬心拒絕,被關在門外黑暗裡,哀哭切齒(馬太福音廿五30)。

4.神言保證先知(六13)
先知的困惑一如他人,他問:「主啊!這要到甚麼時候才停止呢?」上帝的回答很明確:要等到城邑荒涼,百姓都被擄到外邦,剩下十分之一為止。然而就像樹被砍下,只剩樹椿,後來卻要重新長出枝芽,成為榮美的大樹;照樣,以色列家敬虔的百姓,也要成為聖潔的餘種,建立聖潔的大國。 禱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以賽亞書六8)

查詢其它....more 查詢其它....more
[ 回到 A15 賴建國長老信息 | 查詢其它....more | 列印模式]